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蔡襄咏诗以赋福州山川之美

发布时间:2020-04-14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一)

  假日无事,偶读《蔡襄全集》中的一首古风诗,名曰《题福州释迦院幽幽亭并序》。释迦院虽已不存,幽幽亭却重建在乌石山东麓,恐非原址,只是象征性的纪念建筑罢了。

  重要的是蔡襄的诗序,把建亭者的身份、年代和自己登览的缘由,都介绍清楚了。如他所言,浙江东阳人沈邈(字子山),在福州任侯官县令,于为政闲暇,“颇自娱于登临之适”。作为父母官,因为休闲爱好登乌山以观赏风景,所以索性就在释迦院(宋时称僧寺为院)的“东北隅地,方数丈,诛草茅而列树石,时游哦于其所”。可以想见,这位县令颇为风雅,有闲心于山上近寺之地诛茅除草并布列树石,辟出一处名曰“峻青台”的休闲之地,为的是方便自己(自然还有友朋)闲暇时在此游目骋怀,吟诗作赋,颇有雅人深致。

  淳熙《三山志》的记载与蔡襄序所记略同:“明道初(1032年),沈邈为侯官县,得释迦院东北隅地作台,曰峻青。后十年,为太守。寺僧并台作亭,馆阁校勘蔡公至其下,名之曰幽幽。”梁克家志文的记载,与蔡襄序的说明前后相续,十分吻合,看来梁氏修志时定然读过蔡诗并序。因为蔡序接着写明:“(沈邈)今复为郡太守,其僧曰:‘吾使君倘一来,执事者可暴露乎?’并台作亭,以除风雨。子山至其下,又名之曰幽幽亭。邀予题榜以揭之。”就是说,到了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沈邈已从十年前的侯官县令,擢升为福州知州(古人尊称郡守或太守)。故寺僧提出,太守如果还来游览,总不能还让他和随行人员一起待在露天地方,于是便在台畔建一亭子,沈邈为之命名为“幽幽亭”,既表明山上草木蓊郁,为清幽之所,又表达建亭以避风雨烈日,得幽赏之趣。为此,他还特地邀请年不及三十岁,时任著作佐郎、馆阁校勘的青年才俊蔡襄登山同游,并请他为此亭题匾张示。可见,此时蔡襄的文誉书名均已遐迩有声了。

  最后,蔡襄在序末指出:“遂作诗,以赋山川之美,而序以记其始焉。”原来作序为的是记叙建亭的缘由。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诵读蔡诗全文,欣赏他是如何描绘从乌石山上所见福州城郭、郊野及山川的美景,又是如何赋诗夸赞的吧。

  (二)

  “路尽得佳赏,川原何净明。周围地形壮,洒落世尘清。”开首四句,蔡襄就写明登山赏得佳景,环顾四周,远景目不暇接:江河与原野都十分清净明朗,碧水盈盈,原野悠悠;瞻眺四围高山,层峦叠嶂,宏阔雄壮,真乃山川形胜之地。此景应如李白所咏:“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极目所见,天地间万物都显得清寂悦目。可见福州自古以来就有清新明净的自然环境。紧接着,作者着意描写眼前与身后的景物特征:“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横。风帆人共远,潮屿岁重耕。”身后城郭北面是千峰挺起的群山;身前可见映涵天空的一江横流。气势磅礴,具体坐实了山峰的“壮”和川源的“净”:远望城郭北面,千峰突起,凌云干霄;遥视原野南面,一水横陈,闽江东去,清流涵空,水天一色,既壮观又秀美。放眼江上,渔人乘舟驾着风帆远去;近处骋目,可见潮水上的岛屿沙洲,还有一岁两耕并重收良田沃野,农夫正忙着耕种。可见作者关心的还是民生,这与宋初福州知州谢泌“福州即景”诗句“湖田种稻重收谷”,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称“湖田”,一个称“潮屿”,都说明当时福州城郭外的原野,是农民辛勤开垦出来的岛田或洲田。作者正是从“帆人”与“重耕”者的劳作中,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表明其关注民生的理念。下一句“晓市炊烟合,孤庵汲道萦”,更直接描写眼前所见州城内市井民众的生活:只见家家炊烟袅袅,连成一片,可见居民之稠密;近旁还有寺庵边的引水渠道(汲道)萦回环绕,农人耕作之勤也由此呼出。

  再接着,作者更写在亭中所见近处景物。“俯窥岩鸟过,微认野云生。香气林端出,秋容物外呈。”这里蔡襄专注地描绘秋天乌石山上所见风物景象:俯瞰山鸟鸣叫着飞过,也有山野升腾的轻云薄雾;还可闻到林表飘散出的香味。秋天的林花大概是桂花吧。动静结合的描写,相映成趣,秋天的自然景色与风物呈现出美好景象。榕城的秋容美景被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无怪乎稍晚于蔡襄的同样两任福州知州的状元黄裳,也吟出“照万事时唯是道,赏三山处最宜秋”的名句。他也确凿地坐实了福州秋天有最值得观赏的美景,说明福州秋容之美早已艳称于古代。

  写景之余,必然要抒情,最后,作者以六句抒情诗结束他的全篇,诗云:“表闲幡弄影,觉静磬传声。官舍今稀讼,轓车此驻行。唱篇知寡和,君世负诗名。”六句充满感情地描写作者对沈邈郡守治政与诗才的赞美:坊表静穆肃立,旗幡轻扬弄影,形容太守衙门寂静悠闲;听闻寺院传出的钟磬之声,更突显天籁的宁静;衙门官舍现已少有诉讼鸣冤之人,门前公车也驻留不动,太守不必劳驾出行。这几句诗衬托出贤守良牧治政有方,治绩斐然。最后,作者指出太守首唱的诗篇和者盖寡,因为他家世代负有能诗的才名。蔡襄对沈邈郡守的文治才能给予高度赞誉,隐隐表达了自己谦逊恬退的态度。

  不曾想四年之后,蔡襄自己也以右正言、直史馆的身份出知福州,并在十年之后的1055年又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的身份再知福州。任上他一本儒学初心,为官清正廉明,有守有为,受到福州人民的高度赞扬。他以学为政,仁民爱物,修水利,兴文教,培人才,去恶俗,布医方,恤民瘼,扬正气,是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太守,成为循吏名宦的典范。

  蔡襄赞扬沈邈郡守的文才诗名,让我们多一分了解宋代入镇闽邦的官员。的确,诸多主政闽中的贤牧都是文名素著的饱学名卿,除蔡襄与沈邈外,闻名者还有元绛、张伯玉、程师孟、曾巩、陈轩、黄裳、陆藻、叶梦得、梁克家、赵汝愚、辛弃疾、真德秀以及陆游等。无怪乎欧阳修艳称福州“乡人皆嗜学,太守复工文”。正是这些工文惠政的闽中官员,倡导和推动了福建文化的发展、教育与科举的兴盛,使福建尤其是福州在宋代,以后来居上之势,骎骎远驾于国内诸路、州之上,成就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荣名。

 

作者:卢美松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