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船政与晚清红顶商人

发布时间:2018-02-1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晚清有两位出名的红顶商人,一位是由商而官的胡雪岩,一位是由官而商的盛宣怀。两人都是商界奇才,也都与船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胡雪岩:

  为船局断不可少之人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县人。他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经营丝、茶、典当、钱庄、军火、药材等生意,精巧运作,发家致富;还依靠浙江巡抚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势力,结交中外各式人等,大发其财。他赚了钱,不甘心只做一个商人,于是出资纳捐,当上道台,还兼营浙江藩库,亦官亦商,生意越做越红火。

  太平军攻下杭州,王有龄自缢身亡。胡雪岩转而投靠闽浙总督左宗棠,筹饷运粮,出谋献策,很快成为左宗棠身边的红人。左宗棠攻克杭州后,在保荐有功人员奏折中,加一附片,力荐胡雪岩。片中奏道:“按察使衔福建补用道胡光墉,自臣入浙,委办诸务,悉臻妥协。杭州克复后,在籍筹办善后,极为得力,其急公好义,实心实力,迥非寻常办理赈抚劳绩可比……(恳请)破格优奖,以昭激励,可否赏加布政使衔?”朝廷自然准奏,胡雪岩由正三品的按察使升为从二品的布政使,顶戴由蓝变红,由此得了个“红顶商人”之名。

  1866年7月,左宗棠奏准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万事开头难。胡雪岩协助左宗棠精心策划,择址筹款,费力不少。正当船政兴工之际,西北形势严峻,清廷急召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行前上奏举荐沈葆桢接办船政,另举周开锡、胡雪岩协助办理。说到胡雪岩,奏折中写道:“一切工料及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责成胡光墉一手经理。缘胡光墉才长心细,熟谙洋务,为船局断不可少之人,且为洋人所素信也。”

  1867年7月,船政大臣沈葆桢按照左宗棠的推荐,任用福建布政使周开锡和道员夏献纶、胡雪岩3人为船政提调。这时有一批顽固派反对造船,包括新任闽浙总督吴棠,百般阻挠。反对派扳不倒沈葆桢,就在周开锡等人身上大做文章,歪曲事实,进行人身攻击,使他们无法正常工作。沈葆桢不得不向朝廷反映吴棠掣肘船政,请求派人秉公处理。胡雪岩虽没有直接遭受诬陷,但也十分担心,不敢到任,“坚辞提调,屡展行期”。朝廷表态支持沈葆桢,传旨浙江巡抚,迅速催促胡雪岩赴任。

  胡雪岩于同年11月26日来到马尾,干了不到一个月,请假走了,以后又来过一两次。因为他经商理财活动地都在江浙一带,不可能久待马尾,何况还有协助左公西征,办理后勤事务。左宗棠委胡雪岩在上海设法向国内外商人贷款,采购外国新式武器及军需补给,按期解付,保证西征顺利进行。也终因这一缘由,胡雪岩任职船政提调时间不长,就一别而不返了。

 

    盛宣怀:

  筹建中国首家民族航运企业

  船政发展几年,成就显现,却仍然受到保守派的攻击。1872年初,内阁学士宋晋上奏称,船政造船费多而成船少,请下令停办。上谕令各大臣讨论,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上疏力陈船局不可撤。沈葆桢在驳斥宋晋奏折中还强调:“兵船为御侮制盗,不容因惜费而过少耳……船厂不但不可撤,即五年后亦无可停。”洋务派大员李鸿章则态度暧昧,但暗中派遣幕僚盛宣怀到马尾实地考察,意在通过亲信调研,摸透船政底细后再表态。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他聪明过人,为李所赏识并倚重。盛宣怀奉命来到马尾,沈葆桢不知其意,但与他晤谈后,对其评价甚高。《马尾港图志》记载,沈葆桢曾对随员林贺峒说:“今日觏一奇士,其将为国家任事之人乎。与之谈郡国利病,烛照数计,老于吏治,不是过对。使函答,顷刻逾十纸。”盛宣怀随后回复李鸿章,赞成沈葆桢观点,认为船政继续造船利大于弊。1872年6月,李鸿章上奏《复议轮船制造未可裁撤折》,批驳宋晋等人,并讽之“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而昧之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巨创而痛深。”李鸿章的表态颇有分量,最终扭转了停办船政之议。而李鸿章折中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来一大变局”名句,发人深省,为时人争相传诵。

  但船政经费困难也是很现实的一大问题。李鸿章趁热打铁,在折中提出“以商养兵”的可持续性发展办法,即船局可造货轮,以货轮盈利来养兵船,这也是沈葆桢曾经考虑过的船政出路。由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今招商局集团),就在这一年应运而生。盛宣怀请缨筹建,先是充任帮办,但主管具体事务。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的轮船运输企业,资金需自行筹措。盛宣怀向大财神胡雪岩求援,胡雪岩看不起这个想投身商海的李鸿章的年轻幕僚,信口应承投资20万两白银,可一转身又不认这个账。盛宣怀被忽悠,憋了一肚子气。十年后,盛宣怀苦心经营,轮船招商局终成气候。这期间也得到沈葆桢的大力支持。沈葆桢不但调拨船政所造货船投入轮船招商局航运,还在两江总督任上,将海路漕运业务让轮船招商局承揽。

  1881年,惯于商业投机的胡雪岩,看到全球棉花歉收,就大量囤积纺织业的另一重要原料生丝,掀起了一场生丝大战。岂料欧洲的意大利等国生丝丰收,大量倾销中国。胡雪岩咬牙购囤,大肆腾挪其商业银行阜康钱庄的储金,实际上是拿储户的钱去投资。阜康钱庄还是清政府对外借债和还债的中转汇兑银行,资金敏感度极高。胡雪岩迫于压力,又耍出他惯用的“八个茶壳七个盖”的挪资手法,资金链越绷越紧。在关键时刻,盛宣怀暗中使绊,密谋上海道台在外债借还款上做手脚,排挤胡雪岩,使阜康钱庄银根不稳,又对外放出口风,引发了阜康钱庄挤兑风潮。胡雪岩因此破产,不久郁病而终。

  1896年,盛宣怀调任铁路总办,随后升任邮传部尚书,又由商而官。而其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历经岁月沧桑延续至今,20世纪80年代在广东蛇口工业区大显身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业务扩展至金融、保险、地产等行业。

作者:林樱尧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