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史话趣闻

濒临失传的“福州疍民渔歌”

发布时间:2009-05-06 来源:福州市档案局(馆) 字体:【大】【中】 【小】

  濒临失传的“福州疍民渔歌”
  ■林精华
  “福州疍民渔歌”,含“盘诗”和“唱贺年歌”两种形式。这一濒临消失的水上居民传承上千年的古老民间歌谣,最近获选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疍民”,或称“曲蹄仔”。旧社会被列为“贱民”。辛亥革命后已废止此名,改称“水上居民”,以保障其享有同等的公民权。据《辞海》释义:“疍民是过去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疍民作为汉族中一支特殊的民系,其族源和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南方蛮也。”足见其源流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闽、越族。福州靠近闽江口,乃古代商贸旺地,是疍民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分布在义洲、帮洲、三县洲、鸭姆洲、鳌峰洲、泛船浦、上渡、中洲和苍霞洲等临近闽江一带。据建国初统计,闽江下游10公里内有3717户疍户,人口17235人,以唐、连、薛、江、官、翁、阮等姓居多,都是明清时期汉化后取姓的。
  疍民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居无定处,靠捕鱼捞虾和摆渡及运输为生。社会地位低人一等,但他们具有喜好歌唱以自娱的天性。他们文化虽不高,却能成为自编自唱渔歌的族群,为独具特色的闽江“渔歌文化”,亮出了一道绚丽多彩的景观。
  先说“盘诗”。疍民在节日期间船只在江中相遇,便聚泊沿江地带,进行“一男一女,一唱一和”的渔歌对唱。或为求偶,或为嘲谑,或为互祝平安吉祥。对唱,有一定曲调,但没有固定唱词。除开场歌外,唱词都是依对方问词作答。这就要歌者反应敏捷,脱口而出,充满浓烈的乡土气息。以开场歌“一条竹仔软丝丝,撩你对面来盘诗,跟你上段盘下段,莫盘坏诗盘好诗”为引导,便开始对唱。有自诩的:“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尽青山绿水景,尝尽鱼虾蚬蚌鲜。”有求偶的:“十把竹篙一样圆,哥今下水去撑船,彩礼积够回家转,讨妹过门入洞房。”有祈望幸福的:“哥汝尽管使力撑,好好送客回家乡,江上渔歌唱不尽,鱼香米香船也香。”也有善意戏谑的:“水里戴花手战战,水里涂粉镜镜光,水里画眉影弯弯,水里掏杖怕佬官。”等等。
  次说“唱贺年歌”。相传疍民为闽越王无诸的后裔,因受唐兵侵略而屈居水上,妇女被唐兵掠去为妻妾或为奴。亲人分离终年不能相见,只好在正月初二至初四以乞讨粿为名,达到与亲人一见的目的。讨时口唱贺年歌,亲人听见了就掏出粿相赠。有的还在粿中包以金银珠宝,让讨的亲人带回去。
  讨的原先为男人,以后演变为中青年妇女。她们走街串巷唱贺年歌,歌喉百转,悦耳动听,唱的就是疍民自己编的民歌。如:“正月正头开大门,只见龙凤两飞翔,船下贺年船规矩,只求吉利福寿长。”“一合龙烛真作佳,四块金砖垫桌脚,好好粿送乞侬,侬来唱歌贺千家。”“一粒橄榄一碟姜,茉莉赛过夜来香,蟛海故赢金钱蟹,粿不输马鲛鲳。”有的贺年歌长达十句或十二句,如《十二月果》、《十把白扇》等即是。
  “福州疍民渔歌”是民间俗文学的一朵奇葩。现已濒临消失,亟待进行抢救性的搜集、整理和挖掘工作。为此要感谢方炳桂先生付出的诸多努力。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