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2-02 来源:福州市档案局(馆) 字体:【大】【中】 【小】
回春药店轶事
吴幼华
职工宿舍旧址
■林涞/文
百年老铺福州回春药店,由浙江省仁和张氏于清朝乾隆庚戍年间(1790年)在福州南街(八一七北路)开设。药店坐西朝东,老祖屋生活区在黄巷口,南北连接着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和安民巷。建筑面积近1200平方米。建店初期张氏因资金周转困难,向福州同乡吴氏借大洋2000块,后因无力偿还,张氏将店中业务委托吴氏料理一年,自己回乡变产清债,却一去不返。吴氏接手后认真打理,药店渐有气色,长子华伯继任后更名为“浙江吴氏回春药局”,从此福州回春药店正式易主。
据吴惠婉(回春药店第一任主人的曾孙女)说,“吴氏祖族是由南方浙江杭州迁来的,路上碰到了测字先生,叮嘱生意要做好,要多做善事。吴氏家人谨上辈的教诲‘许可赚大钱,不许卖假药’,绝不肯自砸招牌。”
回春药店的药很注重质量,例如鹿茸,该店就有自己饲养的梅花鹿,每年三四月间就锯取鹿茸(鹿的嫩角,未骨化带茸毛的幼角),或锯角后把鹿杀死,将供药用的鹿茸、鹿肾、鹿尾等留存,鹿肉出售。回春药店院子里养着许多只鹿,每次在杀鹿前一两天先去鹿神庙烧香定时间,宰鹿时金鼓锣鸣,主人烧香拜天地,梅花鹿系大红帕,站在宰台上,宰台上贴有一副对联,大体是承天之意,愿牺牲此鹿换取民众生命。待五时三刻宰鹿正式开始,回春药店内会在店门口墙上贴红告示,说明取鹿血的时间,将鹿血送给三坊七巷体弱老人、做月子的妇女等。初一、十五,药店必打折以优惠顾客。老板吴幼华与鼓山心惠禅师交往甚深,每年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心惠禅师必来舍联系药材,供赠众和尚服用。
在回春药店各种补药中,周公百岁酒最为出名。周公百岁酒不是单纯遵循古方调制而成,回春药店炮制和服用的方法都有所创新。主要原料有鹿茸、龟胶、人参(高丽参)、枸杞等。鹿茸秉纯阳之性,能补气血,加以人参大补之气,枸杞滋阴助阳,更借酒力运行周身,使药效愈趋完善,可大补精髓、益气养神。周公百岁酒是回春药店最受欢迎的补酒,需酿制三年才能上市。1934年,回春药店获得周公百岁酒“金象牌”商标专用权,这是福州中成药的第一个注册商标。周公百岁酒在中国销路很旺。周公百岁酒因其祛寒温中活血的奇佳疗效,还远销东南亚,成为人们访亲走友的必备佳品。周公百岁酒有大小两种瓶装,褐红色,气味芬芳,口味也好,酒瓶盖有吴氏先人头像。回春药店还生产过专治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等症的“虎骨木瓜酒”。
回春药店的生意在吴家第二任掌门人吴华伯时期最为鼎盛。1920年,吴华伯离世,因为膝下无子,便将回春药店交给了弟弟吴芗林的长子吴幼华经营。他为人正直、热情,憨厚,广交军政人员、社会贤达,萨镇冰、李世甲、何振岱、林志棠等皆是他家的常客。
回春药店的正门在黄巷7号,后门连接安民巷4号,斜对面住着林志棠(海军陆战队第一团团长、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1937年抗日时期,国难当头货币贬值,对回春药店也是浩劫。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老板吴幼华通过万德兄弟林志棠用汇票转林植夫给新四军买枪打日寇。1941年福州首度沦陷,日寇试图将办公室搬进回春药店,老板吴幼华去仓山进货,不幸被汉奸盯上,被日军抓去关了两天,受惊后疯了。
解放后吴幼华长子吴元出任药店经理,到1956年回春药店公私合营,不久退休。
改革开放,国内贸易部授予回春药店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重现当年“北同仁,南回春”的药店世家风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