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播迁:发祥福州派衍连江
杨氏宗祠
挂在杨氏宗祠内的“教义堂”牌匾
■吴用耕杨文健文/图
连江62万人口中,杨姓25000余众,列全县第九位,因历史上杨坚称帝临朝,国号“大隋”,杨氏被尊为“帝潢贵胄”,东汉名臣杨震位高权重,高风亮节,又得“清白传家”之声誉。
杨氏先贤名满天下
连江杨氏,遍布全县21个乡镇,以透堡、城关、琯头为主要聚居地,溯其源流,杨氏姬姓,黄帝子孙,后经“桐叶封晋”、“三封杨侯”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杨氏亦以被灭的(诸侯)国为姓,祖庭山西省洪洞县。
杨氏先贤中与连江杨姓血缘最深的是宋代的杨时。杨时(1053-1135),闽理学鼻祖,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第子。他上承孔孟周程,下启罗李紫阳,东南三贤朱熹、张栻、吕东莱均出自他门下,被奉为“程氏正宗”。“程门立雪”的故事流传千古,为尊师重道楷模。杨时对福建巨大贡献有二,一是提升闽人的文化品位。福建在宋以前僻服南荒,向有“闽人不知书”之讥,杨时以毕生精力倡导理学,大兴文教,讲学授徒,宋代福州“道遇十子九青衿”,“中原文献十九在闽”,宋元两代,福建知名理学家达154人,杨时对闽学之贡献有口皆碑。二是泽被福建百姓,杨时“让八闽山水免皇粮”的传说至今父老津津乐道,留下了“福建山没税,江西水难量”的谚语典故。
发祥福州派衍连江
据龙塘(琯头塘下)、透堡《杨氏族谱》记载,杨氏一支由河南固始县入闽,在闽王王审知幕下为官,居福州杨桥,至闽国灭之前(公元950年)为宦50余载,传三代,置有祖厝及其他产业。迁连江另一支杨时长子迪公后代居住在福州府侯官县后街(今南后街),第三代应公生5子迁居南平,其中老大与老五2个儿子又迁回福州掌理家业,繁衍后代,透堡族谱载其“世袭贤裔”。至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东南沿海倭寇肆虐,民不聊生。居住在福州连江等地杨氏避乱迁徙,福州、透堡、塘下杨氏祖厝均毁于倭乱,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带到福州等地的祖谱被焚。自此杨氏世系不明,只得以熙公与肇祥公(南宋理宗时期1242年)兄弟分叙透堡与塘下一世祖,至今七百余年,派衍30余世。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夏,戚继光破倭于马鼻,杨氏始得安居乐业。至明万历年间(1600年),透堡杨氏村民杨崇六代同居,口逾150人,崇寿享91岁无疾而终。其从兄杨季,字克敬,福建通志有传。任湖北汉川县令。史称其在任时,“冰蘖自持,兴利除弊,百废俱举”,是个廉官。闽县工部侍郎董应举榜陈崇宅“义门第”,首辅(宰相)叶向高题匾“敦睦高风”,透堡杨氏因之别称“义门杨氏”。
清代乾隆年间,透堡杨氏明经世家科甲联芳,名噪福州。曾祖茂藻,寿88,福州太守叶谦拜其门下。祖友梅、友竹时称“庠士楷模”。父凤腾,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广西贺县知县。族兄方寿,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广西平乐知县。子钟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擢御史,授山东河道(正三品),升通议大夫,山东按察使,合家受乾隆帝旌表,可谓皇恩浩荡。
满门忠烈备极殊荣
杨氏聚居地透堡在20世纪初成为旧民主革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1905年,同盟会分支“连江县光复会”在透堡祗园堂成立,会员有300余众,杨而菖父亲杨孝知为光复会骨干并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辛亥广州起义。20世纪30年代,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等发动指导下,透堡成为闽东11个县份土地革命中心区之一,近200名中共党员、红军战士英勇献身,最著者为杨家满门英烈,其中杨而菖(1913-1934),闽东及连罗两县革命群众领袖。1929年16岁在连江初级中学(今连江一中)毕业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连江地下党县委书记、连罗县委书记、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巡视员、中国工农红军闽东十三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总队长兼政委,领导透堡农民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1934年1月2日在战斗中牺牲。
杨与可(1911-1935),而菖胞兄,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十三游击队特务队队长。1934年1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支队长、连长、闽东红军独立师红三团政治部主任等,1935年在反“围剿”战斗中被捕,坚贞不屈,遭敌杀害。
杨与福(1915-1949),而菖胞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红军,北上抗日,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长,1949年在解放上海战役中英勇牺牲。
杨挺英(1911-1934),而菖族兄,1928年在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与而菖一道领导透堡农民暴动,1932年后历任中共罗源县委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十三独立团团政委。1934年11月在反“围剿”中牺牲。
杨母王水莲(1889-1967),而菖母亲,“杨母”是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及群众对她的尊称与专称。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透堡乡妇女部长、连江县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先后3次被国民党逮捕关押被判17年徒刑,始终坚贞不渝。新中国成立后,杨母三次当选全国军烈属模范,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50年,杨而菖、杨与可、杨与福、杨挺英被追认为县团级以上烈士。1953年修建杨而菖烈士陵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杨而菖土地革命烈士陵园耸立于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东侧,为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代杨氏贤才济济,出类拔萃。定居在美国有著名侨领杨功德,任美国纽约华人社团总会主席、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主席,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两任领导核心的接见合影。连江首位留学哈佛大学生化博士后杨孝育、定居天津的有天津大学教授博导杨则燊、定居福州的有闽江学院院长博导杨斌、省电视台著名导演杨志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杨金发等,都是连江杨氏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