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民俗风情

聚奎书院与兰堂陈氏家族

发布时间:2023-04-26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闽侯聚奎书院位于南屿里仁铺,今南屿镇陈(亭)上里,该书院属于南屿兰堂陈氏的家族书院。聚奎二字,寄托着陈氏族人美好愿景。“五星聚奎”,又作“五星联珠”。这四字在历史上意义特殊,古人将其现象视为一种祥瑞征兆。其次,奎也指“奎星”,俗作魁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其为主宰文运之吉星。书院名聚奎,正寄托着科场获捷、文运昌盛的美好祝愿。

  书院肇建及沿革

  据《兰堂陈氏族谱》载:宋大中祥符三年至天禧四年(1010-1020),族中长老倡导筹资,在南屿里仁铺蚬江之滨兴建家庙,面积300多平方米。而此时“书院”未成规模,只是陈氏家塾,严格意义上书院始建于明代。明弘治元年至正德十六年(1488-1521),在陈氏廿四世祖陈淮倡导与运筹下,利用家庙私塾,创建了“聚奎书院”。一说系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由兰堂陈氏二十四世祖陈淮、陈渊创立。由家塾、私塾而后演变为书院,是书院发展史上一个普遍现象。

  书院作为陈氏宗祠“附属”建筑,从有关宗祠兴废信息中可窥见一二。

  族谱记载,“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家庙原址改建宗祠,书院同时重建”。又载,同治四年(1865年),吴之颖曾作“兰堂陈氏重修谱序”,序文言:“先是兰堂之宗祠尝隳矣。先生独鸠率重建于十五季以前,迄今庙貌巍敞,岁时以奉祭合食,因使婉娈者聚鼓箧于其塾,甚旷典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该书院改为私塾馆。一说此时陈氏后人将书院改名为“锦江小学”。1930年,兰堂三十八世陈岱琨在聚奎书院旧址创办私立培兰小学,提倡白话文,强调学而致用。1932年,改为县立“两屿中心小学”,学生多达几百人。解放后,考虑到学校无扩展空间,遂迁到水西林太平山下,定名为“南屿中心小学”。1964年,书院和宗祠同被南屿公社拆除改建为文化宫,后年久失修。今书院并非原貌,系2007年在原址重建。除了这些记载,其余语焉不详。

  从聚奎书院到南屿中心小学,这处文教之地不仅是陈氏族人的成才摇篮,也为南屿及周边乡镇百姓在求学最初阶段,提供了教育保障。

  家族创办书院起因

  古代家族多重视子孙教育,他们择址以建书院,又请名师教导,从而使后人“学优登仕”,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古来许多家族将“诗书传家”理念作为家训根本。他们经常数世同堂,其聚居人数远超当代。如何协调家族成员之间关系,保持家族和睦与融洽,使家族运命长盛不衰,是家族内有识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他们希冀通过儒家教化以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使家族成员通过读圣贤书,行君子礼,从而上下老小能够和睦相处,达到增强家族内部凝聚力的目的。

  家族创办书院,也属于地方公益事业之一,尤助当地民风改善,从而也增加了家族的美誉度与影响力。肖永明著《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一书也认为,家族力量致力于书院教育的动机包括敦亲睦族、培养精英、扩大家族社会影响等三个方面。

  论聚奎书院,首先要说到兰堂陈氏族史,而论其族史则不得不先说陈枢。

  陈枢系兰堂陈氏始祖,历官宣教郎等职,平生淡薄,因钟于山水之故,于是卜居南屿,临江建宅。又因喜兰性高洁清幽,故于厅堂庭园种植兰花,遂以兰明志,久之以“兰堂”为堂号。其后,陈氏家族也以兰育人。从某种角度上,聚奎书院是陈氏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就及其社会影响

  聚奎书院及其前身陈家私塾的创办,为兰堂陈氏人才养成奠定了基础。

  兰堂陈氏科甲盈门:陈易则(字简之),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终秘书省校书郎,他是南屿地区第一位进士;陈清(字晦之),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历官蕲州司理、惠州归善令、秘书监官等职,南屿地区第二位进士;陈侁(字俊之),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官江州德安县主簿等职;陈肃(字雍之),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官石城县知县等职;陈长方(字齐之),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曾任宣教郎,江阴军事教授等职。明代以后,是族科举成就亦盛,出了不少人才:如明洪甲子乡榜举人陈益、文林郎陈商隐(字希)、明成化戊子榜举人陈渊、明成化戊子榜举人陈淮、明弘治辛酉榜举人陈观澜,以及陈凤仪、陈汪等。

  中国古代把科举功名作为衡量成就的标尺之一,陈氏后人科甲蝉联,论其原因则不得不归于少年时期的书院教育。

  陈氏族人传播儒学,奠定聚奎书院教育宗旨,并间接影响当地学风。兰堂陈氏宗祠有一楹联云:“一门双理学;三代世联芳。”

  明代,兰堂陈氏陈德懋(字时勉)“学识卓著,精诣《春秋》”,曾在浙江等地任教职。《福州府志》载,陈德懋平生善讲解经书要旨。“多独诣尝集诸生于斋舍督课业、察勤惰,至丙夜不辍。而赈贫却魄多,士咸相庆以为得师。”其子陈凤仪(字静江,一说为“号”)得父亲和祖父授传,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中举,获“选贡”第一,授广东新会训导,后调山东观城教谕,平生“精《春秋》学,名冠一时”,学问、为人“为缙绅士子所钦服”。此即为陈氏“一门双理学”由来。

  兰堂陈氏首部族谱修撰于宋绍兴年间,其后亦有续修。惜谱牒因明嘉靖年间兵燹而焚烬,导致家族历史信息失传。笔者未发现陈德懋、陈凤仪父子二人读书或讲学聚奎书院的记载,但从推理可知,其二人传道授业事迹,必然影响聚奎书院,书院或吸收其学术精神,或借鉴其教学方法。

  南屿在侯官县地位突出,为侯官重镇,地跨五芝乡、修仁乡、西孝悌乡等十个里。兰堂陈氏不仅为家族培育英才,也有助于淳化社会风气。

 

作者:陈常飞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