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民俗风情

福州民间“狮文化”

发布时间:2020-04-14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对石狮子立在建筑物前,这不仅是为了给建筑物增添雄伟气势,还与我国的民间风俗有关。

  民间有一种说法,即狮子可以避邪纳吉,所以石狮子最早是作为镇墓用的。唐朝时石狮子特别兴盛,如女皇武则天的陵墓前就有一对。明清以来,石狮子普及到官署衙门、乡绅府第建筑物上,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物。

  福州是省城所在地,东面闽江入海口处有一个“五虎礁”,因五礁相连形似五只老虎而得名。堪舆家认为这“五虎”对着福州城,有所“不吉利”,于是有人便在南门大榕树下雕塑起三只巨大的石狮子,正对着闽江口的“五虎”,俗称“三狮镇五虎”,成了有趣的民俗。可惜这三只石狮子在“文革”中遭到破坏,至今下落不明。

  古时官员的府衙门口均雕塑着两只石狮子,除了表示威严之外,还能从石狮子头上的螺形卷鬃区别出官员的级别高低。一品官是十三个卷毛螺纹,低一级则少一个。

  福州现存比较古老的石狮子,大都存放在寺院宫观庙宇的大门前,诸如华林寺、西湖公园、鼓山涌泉寺、西禅寺等处,均有数百年之久。一对狮子分雄与雌,雄狮在左,雌狮在右。

  宋代福州诗人黄裳在《留题西禅寺》诗中,就有“狮吼雷鸣六祖禅”句。在福州还有不少地名与狮子有关,如马尾区亭江香炉村有“狮公澳”,台江区三保街附近有“石狮兜”,晋安区红寮村有“狮头山”“金狮公山”,鼓岭有“狮子峰”等。

  在东街口附近,闽龙启元年(933年)建有一座双门城楼,俗称“双门楼”,楼下立有两只石狮子。该楼自宋代以来历有兴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改创楼门上匾额,曰“狮子楼”。清孟超然有词云:“狮子楼临五虎山,万家灯火簇闽关。”

  此外,在福州民间还流传一则“石狮出血”的故事。古时有一天,甲与乙两人一起经过一座寺庙,见大门前左右立有一对石狮子,眼睛雕刻得特别大,栩栩如生。甲对乙说:“这只狮子眼睛这么大会流血。”乙说石狮是假的,是用石头雕出来的,怎么会流血?两人争论不休,便打起赌来。甲对乙说:“那我们都回去把棉被草席带来,一起在这座寺庙附近过夜,看看第二天这两只石狮子的眼睛会不会流出泪血来。”于是,两人相约照办。第二天清早,甲乙两人便同时起床一起到寺庙门前看,谁也想不到甲所说的那两只石狮子果然眼睛都会流血。乙感到十分奇怪,但在事实面前,只好认输罚钱。乙回家后,越想越不甘愿,明明是石头雕刻的狮子怎么眼睛会流血?遂独自前往寺庙门前察看,原来石狮子眼睛被人用猪血涂上。随后,乙到官府告状,经审查原来是甲预先叫人在半夜三更到杀猪场取来新鲜的猪血涂在石狮的眼睛上造成假象,让乙吃亏上当。最终,这桩造假骗人的案件被揭穿,后来还有人把这则故事改编成闽剧,叫《石狮出血》。

 

作者:刘湘如 林依光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