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民俗风情

罗源城隍庙与城隍信仰

发布时间:2019-05-20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罗源城隍庙,在县城北门,县政府东边。宋绍兴年间(1131—1162)知县赵彦琰主建,元代加以修葺。明洪武十二年(1379),县丞陈逊重建。正统十年(1445),典史谢志重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邑募缘重建大堂,新建寝室,邑人郑嘉复,捐地建后堂,并捐东偏地,添建六房、皂班、酒楼、戏台、仪门、两庑、头门华表等,规制一新。民国时,为罗源初级中学校舍。新中国成立后,为实验小学二舍,现已闲置。2017年10月,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城隍庙除了祭祀的作用外,也是古代祈雨的场所。据清道光《新修罗源县志》记载,祈雨礼,各官朝服致祭山川坛、社稷寺后,诣城隍庙、龙王庙读祝文,行香。“向来祈雨,必祈龙湫。明令章简曾刻‘请雨经’最灵著验;并书‘白玉蟾木郎请雨咒’,令僧、巫向城隍庙斋诵,每一行之,甘雨应澍。”

  清乾隆时,罗源知县董正临为城隍庙撰写对联:“地狱重重苦难挨,错一点念头,到此便无躲处;天网恢恢疏不漏,做几椿好事,入门就不怕他。”歌颂城隍神公正并充满人性,同时联语里带有几分谐趣。

  明朝时,罗源城隍庙祭祀,

  “岁无特祭,以春秋上巳日迎主神,合祭于山川坛,清明、七月望、十月朔迎主神,立于邑厉坛,以主其祭”(明《万历罗源县志》)。清朝比明朝更重视城隍祭祀,“特予春秋祀典”(清《新修罗源县志》)。岁时祭祀,由知县主祭,诵祝文:“维(帝号)某年岁次某月朔越祭日某干支某县知县某致祭于城隍之神曰:惟神赞襄天泽,福祐苍黎。佐灵化以流形,生成永赖。乘气机而鼓盪,和肃攸宜。磅礴高深,长保安贞之吉。凭依巩固,实资捍御之功。聿民俗之殷盈,仰神明之庇护。恭修岁祀,正值良辰。葆洁豆笾,祇陈牲币。尚飨。”(清《新修罗源县志》)。民国成立后,改每年农历三月初六日祭祀。祭后游城隍,游城隍时四邻八乡人们云集,商家也趁此机会做生意。

  罗源城隍神祭祀的是明代罗源知县、江西临川人陈洁。《嘉靖罗川志》记载:“陈洁者,江西临川人也,天顺三年(1459)至。处己端方,性虽急而能爱养百姓,深灼艰,科征不督,急而听民自限。越三载,以疾殁于宦,百姓哀之,后传为邑城隍神云。”清康熙《罗源县志》卷五“职官”中也记载:“陈洁,江西临州人,天顺三年任。处己端方,性虽急而能爱养民隶,深灼民情,科征听民自限赴纳。三载卒于官,民传颂其功德于不衰。”卷十“杂事神异”中补充道:“明陈洁,宰罗邑,多善政。将殁,有人梦城隍使者打扫甚警,传呼新城隍到任。及至,乃陈公也。次日,公果逝。”

  外来的清官在罗源成了城隍神,而罗源人在浙任职的清官陆引,也成了浙江象山城隍神。明清时期的罗源县志均记载:明朝罗源人陆引,任浙江象山县丞,为政廉敏,大病将殁的那天晚上,城隍庙的看门人在梦中,恍惚听人说新城隍到任,叫他赶快打扫卫生。看门人问是谁?那人回答说:“陆相公也。”及醒来,听到县衙内传出哭声,知道是陆引已经逝世了。到了天亮,全县士民都来到城隍庙,泣而奠之。由此可见,“为政廉正,大公无私,报效国家,造福万民”,已成为英烈良吏等逝世后成为城隍神,也就是由人而神的基本标准。

作者:谢飞峰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