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民俗风情

漫谈福州园林三事

发布时间:2018-11-05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西湖成因

  福州西湖成因,史上有多种版本。自然湖还是人工湖,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至今仍众说纷纭。

  自然湖说。《山海经》记载:“闽在海中。”据现代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断定:西湖系福州河口盆地脱离海洋环境而形成的泻湖,因年代久远,演变成泄洪通道。

  人工湖说。史载,晋太康三年(282),置晋安郡(今福州)。首任郡守严高见无诸旧冶城规模狭小,“不足聚众”,难作郡治,便请地理专家勘测设计,在越王山南麓建子城作郡城,并凿西湖、东湖,方圆十数里,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导通于江海,可灌溉良田数万亩。他还主持开凿冶山南麓水渠,以行舟楫,便利内河交通。据此说,严高应为福州西湖的奠基人,首位凿湖者。

  兼容论说。笔者参加过地方志编纂,曾是《福州市城乡建设志》副主编、《福州市园林绿化志》编志办主任。笔者对福州西湖的成因考证过,比较倾向于兼容论说——即自然湖在前,人工湖于后,人工是对自然的完善深化,使其成型成规模。

  榕城得名

  福州别称榕城,那么福州的榕城之名是何时所得呢?这几乎成了学术界近千年来争论的焦点。

  而这里要牵涉到史上一诗(唐诗)一志(宋志),两位官宦名流翁承瓒与张伯玉之争。

  从事福州园林工作三四十年,笔者对榕城树源、名缘有些研究。

  福州何时见榕?

  “冶山旧有古榕,传为汉时物”(郭柏苍诗句)。由此透露出,榕树2000多年前即与福建第一座城郭冶山—起诞生,一道茁壮成长。

  福州榕树何时开始茂盛?

  时至唐朝之前,野生的榕树在福州城外水乡泽国已经繁衍生长得十分繁茂,以至于唐代诗人、户部员外郎陈翊登上福州城楼时,映入眼帘的是“沙墟阴欲暮”“孤径回榕岸”。

  福州榕树如何起源?

  “闽水泱泱,闽都皇皇。—群群南徙的鸟儿带来了榕树的种子,由和煦的春风飞播……鸟儿南徙飞翔,江风阵阵吹起,于是榕树渐渐儿向福州方向靠拢,由城外一步—步向城内靠近登陆,郁郁葱葱遍布闽都。”

  福州先人在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已经逐渐认知榕树良好的生态习性、功能和作用。

  福州人工植榕,始于唐末。宋代是福州历史上植榕的鼎盛时期,并蔚成政风民俗。《三山志》介绍了6名知州王逢、蔡君谟、张伯玉、程师孟、黄裳、梁克家植榕。其间,名宦、大植物家蔡襄曾于700里驿道发动民众,种植榕树,开创了官方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人工种植榕树的先河。

  梁克家《三山志》卷四记载:福州“州产榕木,河堤、官廨多植之。治平四年,张郎中伯玉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莫不凋。熙宁以来,绿荫满城,行者自不张盖”。因此,世人即认为福州别称榕城始于伯玉之时。

  其实,早于此之前,唐末五代,福唐(今福州)籍官宦、诗人翁承瓒一首诗名即出现了“榕城”之名。

  翁承瓒曾为唐朝官宦。唐天复四年(904),翁承瓒以右拾遗户部员外郎身份,受诏回乡册封王审知。当翁承瓒离开福州时,王审知亲自送他到新丰堤(今台江区大庙山一带)饯别。翁公恋乡情浓,有感而发,临别赋诗:“登庸楼上才停乐,新丰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忽闻台旨许重来。此身替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龙台。”诗题为《甲子岁,衔命到家,至榕城册封,次日,闽王降旌旗于新丰市堤饯别》。此时已有“榕城”之称。

  当然,榕城之名虽非张伯玉一人之力之功,但张公却是最杰出代表;榕城之实虽非宋朝一日之功,但宋朝却为史上人工植榕的鼎盛时期,彪炳史册。

  福州兰花圃

  福州兰花圃,想必老福州并不陌生。其实,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与福建及福州兰花亦有颇深的渊源。据史载,朱德元帅于1929年入闽西时就与福建兰花结下了情缘。上世纪60年代初,他来过福州,视察过福州兰花圃,并为福州园林部门赠花送书题字。但其中有些细节,至今仍云遮雾障。

  朱德元帅视察福州园林部门兰花圃为何时?共几次?

  现持1960年、1961年、1962年、1964四年之说和一次两次者皆有。

  一是何年?经查,据《福州大事记》记载,朱德元帅1961年与1964年两次到福州。1961年2月初视察福州,1964年1月代表中共中央在福州接见参加中共福州军区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的同志。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高长武曾撰文确认,朱德元帅于1961年2月6日视察福州西湖公园兰花圃。另据全程接待过朱德元帅的时任福州军区后勤部干部疗养院政委刘瑞堂回忆,1962年3月13日至16日朱德元帅视察武夷山时,特地介绍了自己1961年2月初曾视察过福州西湖公园兰花圃的情况。

  二是几次?有的持朱德元帅于1960年、1962年两次视察之说。但是,尚健在的几位当事人都称“仅有一次”。

  而据史料分析,朱德元帅应在1961年2月4日视察石鼓名山发现寄生兰,并留下《游鼓山》诗之后,方才视察位于福州市区中心的西湖公园兰花圃,时间为当年的2月6日。

  同时,相关资料佐证,1961年2月6日,朱德元帅视察福州西湖公园兰花圃(当时称“兰苑”)时,由公园园艺师陈时璋、陈树华等参加汇报表演。朱德元帅同园艺师交流切磋种植兰花技术。当场由陈时璋即兴表演了“龙岩家”“凤尾报岁”等兰花分盆繁殖法。朱德元帅全神贯注地倾听观看后,鼓励陈时璋:“希望你结合老花农的经验,早日将兰花著作写出来,供中外广大爱好者参考。”当时,朱德元帅向西湖公园赠送了杭州春兰名品“大富贵”、四川名贵“春兰”“剑兰”,向园丁赠送了日本小源荣次郎编写的三册《兰花谱》,并嘱咐“武夷山的留香涧产兰很多,要广为采集,大量繁殖,作为出口物资,既可参加国际间文化交流,又可以充实兰圃内容。”回到下榻的“交际处”后,朱德元帅题写了“兰花圃”字幅,送给福州园林部门(后由西湖公园收藏)。从此,西湖公园“兰苑”更名为“兰花圃”。

  后来,在福建举办的兰花展览会上,朱德元帅赠送的“兰花圃”字幅与《兰花谱》书籍等均曾亮相过。随后,陈时璋遵嘱,组织起了建兰采集队,赴闽北和四川产兰区实地考察,跑了500多个山头,采集了彩心建兰20个品种450盆,记录了建兰生长的各种资料,提高了育兰技术。陈时璋弥留之际,坚持写完了20多万字的兰花专著《建兰栽培技术》手稿。

  西湖公园兰花圃毁于“文革”,朱德元帅题字等赠品此时也不知所终。好在“文革”前,鼓山风景名胜区建立兰花圃时,将朱德元帅的“兰花圃”题字借走临摹,如今镌刻在涌泉寺寄生兰发现处。西湖公园“文革”期间改为农场时,将园中部分兰花移至鼓山风景名胜区,得以幸存。

  朱德元帅当年题写的“兰花圃”字幅,后又成为一谜。有的说为鼓山所题,“如今不是还镌刻在鼓山寄生兰发现处吗?”有的说为福州西湖公园兰苑所题,理由是朱德元帅是在参观了公园兰苑之后,回到下榻的“交际处”书写的,顺理成章,应是题赠给西湖公园,而且当时只有西湖公园有兰苑,且名扬全国,而鼓山当年尚未建兰花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倒持一种见解:当年朱德元帅题字,可以看作是对福州乃至福建园林人,特别是对兰花栽培者的殷切期望和勉励。

  1978年至1979年,为缅怀朱德元帅,保护发展福建名兰,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因地制宜筹建于山风景区兰花圃,将鼓山风景名胜区的兰花和“兰花圃”题字的拓片等移至于山。现于山兰花圃面积10.5亩,拥有兰花300多种、近万盆。

  2018年,西湖公园结合风貌提升,于开化屿后山原址恢复重建兰花圃,营造四季幽香的园林花卉景点,弘扬福州兰花圃传统和兰花文化,并将兰花圃与“湖山胜处”“湖天竞渡”等胜迹相结合,打造集山水、建筑、花木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杭州西湖原花圃老先生、住建部专业技能考核专家陈皓,武平县兰花协会兰友,分别提供了珍贵的春兰老种“大富贵”和建兰素心“朱德素”名品。复建的西湖兰花圃首期展出兰花100多种、300多盆。

 

作者:邱泰斌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