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07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国有国庆,校有校庆,而福州乡村间的乡庆,俗称“做半段”。
关于“做半段”这个名称,见于新闻媒体与口头流传的说法,就有“七月半”“七月搬”“做半段”“做半旦”“做搬蛋”等。关于这种民俗探溯其源,是从古代的“效社”衍变而来。古时农民在夏收之后,举行一种祭田、祭祖、祭乡贤活动,以示庆祝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家人平安。
至今,在闽清县金沙镇,仍保存一种八百多年来的“游田”(现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间定在“七月半”左右的农历七月廿三日,村民一大早便举行隆重仪式,抬着“农业保护神张圣君塑像”,沿着田野村落巡游,然后村民聚会餐饮,欢度“乡庆”。
而在福州民间,正名叫“七月搬”或“做半段”,因为这期间正是一年中的“半年时段”。古籍《鸢飞鱼跃斋随笔》记载:“福州附近乡间,视七月半为一大节,谓之半段。”此指全年时过约半阶段,早稻已收获,正值农村丰足闲暇之时,各乡均于此时“做半段”,其日期亦可任意选择。每值“做半段”之时,必广招亲友莅临欢宴。富足之家以客多为荣。故即亲友之亲友,非有直接交情者,亦殷殷招待,甚至演剧娱乐,笙歌彻夜。这种独特的良风村俗一直沿袭至今。郑丽生先生在《福州风土诗》中有吟《做半段》的一首诗:“家家秋祭古风淳,社酒难豚笑语温。款约下乡做半段,平分岁序是中元。”
“做半段”东家主自办酒席,鸡鸭多是自家饲养,蔬菜则在屋后菜园里采摘,酒是上一年就开始酿造的“青红酒”。这些都是“绿色食品”。餐桌则都排在农家祖屋前一块大广坪(埕)上,四周往往有果树绿荫,空气新鲜。大家通过这种“乡庆”活动,交流各种信息,增强邻里和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