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福州名人

民国名宦、财政专家李景铭

发布时间:2023-06-05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李景铭(1897-1950),谱名永鋚,字识之,后改石芝,号嗛斋主人,又号适园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父世畅,字达夫,时任闽浙总督府文案。李景铭在父亲督责下,自幼勤治举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入福州鳌峰书院读书,得乡前辈陈宝琛赏识。1901年入陈氏在文儒坊三官堂所设东文学社学习。1904年参加会试,中式贡士第一百九十五名,殿试二甲,朝考三等,奉旨以主事分部学习,签分户部四川司。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入进士馆。时清廷厉行新政,游学海外已蔚然成风。是年10月,李景铭由学务处派遣日本游学。次年8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学习。宣统元年(1909年)5月毕业,8月回京。10月,应学部会同吏部考试,取优等第一,引见后奉旨以员外郎在度支部筦榷司行走,并派充度支部财政研究所评议员。12月,兼督办盐政处盐务委员、清理财政处总务科科员。之后全面参与筹备立宪时期清廷办理预算,议行划分国家、地方两税事宜等革新决策。宣统二年(1910年),以度支部司员充政府特派员,出席资政院会议。

  辛亥革命后,李景铭任北洋政府财政部秘书。1913年,经财政总长周学熙举荐,署财赋司司长,并兼任国税厅总筹办处会办、审计处会办等职;同年9月,财政部筹设全国印花税处,调任李景铭为总办。他规划组织,厘定税章,并筹设各省印花税分处,对民国初年印花税收体系有创建之功。1914年1月,兼任财赋司司长;5月,免职。民初派系林立,党争激烈,财政危机有增无减,李景铭以财政专家之身份对北洋政府财政决策屡有建议,颇得各派当政者器重,前后担任印花税处总办达10多年。又参与财政部关税修改,于1919年编印《修改税则始末记(附新旧税则比较)》一书。1921年,代表财政部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会议,旅美数月,见闻益广。回国后深得全国税务处督办孙宝琦(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国务总理、外交家)倚重,兼该处会办等职。总之,李景铭是北洋时期名重一时的财政专家和政府官员。

  北洋政府垮台后,李景铭居家赋闲,日常以教书和著述为主。早在1924年,他即编成《三海见闻志》一书。1930年前后,他又在私立朝阳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财政学,著有《中国财政史》《最近中国财政史》二书,并培养出一批财政人才。

  “七七事变”后,李景铭主要参与北京古学院的创办和教学活动,编订《制艺选读》,收录清代八股文范文,为学生讲解;并策划编纂介绍清代史迹的《清鉴》。同时,继续倾心著述,撰有《六二回忆》,述平生经历和见闻,涉及北洋政府内幕、华北局势变迁、中日关系演变、京津官场动态等。又撰有《闽中会馆志》四卷、《安徽会馆志》二十六卷,对于今人研究京师会馆颇有参考价值。此外,还参加同乡方兆鳌(曾任民国时期的浙江国税厅筹备处处长、福建审计分处处长)、郭则沄(郭柏荫的曾孙,曾兼代民国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经济调查局副总裁)在京倡设的笃社,春夏间经常邀随请僚友郊游,屡访僧寺,诗文酬唱,往来频繁。1950年2月23日,李景铭病故于家中。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