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福州名人

梁春正:义商·义医·名拳师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梁春正(1892~1976),谱名训鼎,字本雅,仓山梁厝村人,著名企业家、名医、慈善家,人称“奇人”。

 

  接掌瑞玉报关行

  梁春正,幼读私塾,学习成绩甚好。因当时取消科举,梁厝又地少人多,青壮男子多以经商为业,梁春正也顺势转攻商场,很快就练会双手打算盘,且又快又准。

  从梁厝村走出去的、人称“梁厝九”的富商梁祖麒,因儿子沉湎花天酒地,找不到一个可以加以培养的接班者,所以只好转换思路,从兄弟中寻找接班人。梁春正的父亲、梁祖麒的七弟梁祖龙被四哥挑来接班。梁祖龙,字功灼,号瑞元,饱读私书,科举无门,转战商场,后与梁祖麒发生经济纠纷,服毒自尽。

  梁祖麒事后心痛万分,决计培养弟弟梁祖龙的儿子。他先培养梁祖龙的长子,后又看上梁春正。那年,梁春正才17岁。

  当时,梁祖麒因儿子不争气,相继卖掉了云章百货、云章绸缎行的股份,只剩下独资的瑞玉报关行。他亲自带着梁春正经营,并悉心指导。见侄儿虚心好学、为人心诚、经商有术,在梁春正18岁那年,他将自己在瑞玉报关行的所有股份抽走、变现,将瑞玉报关行的牌子、经营人马及已有的商业关系悉数交给梁春正。他临走时说:“瑞玉报关行这块牌子会不会消失,就看你了。”此外,他还有一个条件:“若报关行有利润,必须照顾家族兄弟。”梁春正点头郑重允诺。

  “瑞玉”成同业翘楚

  梁春正极具经商才能,而且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英语,并与众多洋行建立了报关代理业务。他不仅拓展了报关业务,还延伸了报关产业链,组建了自己的报关专用船队。外国和省外由水路来的大货船,因闽江至城内的航道条件不佳,须依靠涨潮和引水员导引才能顺利驶入,不少船商只能先将大货船停在闽江入海口一带。梁春正用自己的船队到停泊在闽江入海口的大货船上驳货和办理报关业务,再将货物运到位于海关埕自己的货场,一趟赚两样的钱:报关的钱和运输的钱。福州出口国外的货物,他们上门收货并在办理好报关手续后,负责运到闽江口外的大船上,在方便进出口企业的同时,也为自己赚了大把银子。他的报关专用船队规模越来越大,由最初的两艘三桅机帆船发展到后来的十一艘,每艘吞吐量都在千吨以上。

  梁春正对员工厚爱有加。在瑞玉报关行工作的员工,即使是搬运工每月也能领到四块大洋,这在当时的福州已足够让一家三代人过上宽裕的日子了。瑞玉报关行也成为当年福州员工工钱最高的企业。也正因此,瑞玉报关行的员工干活特别卖力,搬运货物速度快且基本零损耗。瑞玉报关行由此成了福州报关业的金招牌。

  瑞玉报关行在梁春正经营之下,生意兴隆,仅货场面积就有十余亩,还有着福州当时第一台大型钢质保险柜。保险柜为正方形,边长皆2米,德国进口产品。

  梁春正生有十子,四子梁敬泗为著名书法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是山东艺术学院的系主任、知名教授。他小时候与父亲一起生活在仓山海关埕瑞玉报关行内。他记得父亲的报关行当年是租用外国人的楼房办公,仓库、货场可有好几辆卡车来回对开。每年年底收账时,伙计一次就抬进15个大竹筐,每个大竹筐可装一万银元。梁敬泗说:“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钱都买成十块银元一张的‘红鸡公’,放在大保险柜里。”“红鸡公”,即中国银行发行的十元银元票,红色,且图案有点近似公鸡的大红鸡冠,故称。

  慈善为怀 人人夸仁义

  梁春正富了之后,济困行善。当时兴新学,而梁厝村孩子要读新式小学,需要跑远路,于是梁春正出资创办小学,占所需总款项的80%左右,并称“大家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剩下的我出。”因校舍不够,梁春正与家人商量后,腾出三翕堂,“在这里也做个分校吧!”梁春正自己省吃俭用,但村里无论谁家有难,他都慷慨出资帮忙。

  梁春正为富且仁的故事在南台岛流传甚广。他不仅给员工薪酬高,员工家人若得重病,梁春正还多支给他们工资。每到过年,他还为员工发奖金、年货等。梁敬泗记得,每年年关将近,父亲就请人做数百块大小不等的圆年糕和一大批卤鸭、卤蹄膀。过年时,每个员工捧一个大号的年糕,再提一头大卤鸭、一对卤蹄膀回家。

  当年,每到要过年了,总有乞丐到商家讨饭,有的商家雇人驱赶,有的给几个铜板打发走。而每有乞丐讨到梁家,梁春正总是礼让至厅,一个人发一块年糕,让他们拿回家过年。以至于每到过年,瑞玉报关行门口乞丐排成长队,人人夸梁春正仁义。

  也正是因为梁春正慈善为怀,特别是为永南里一带公益事业贡献颇多,在20世纪30年代曾被当地政府赠予副乡长一职。

  日寇侵华 毁家抗日

  瑞玉报关行,后来因日军侵华倒闭。

  1937年淞沪抗战后,瑞玉报关行南来北往的生意一落千丈,加上日本商行仗着日军侵华铁蹄步步逼近福州之势,横加挤兑,经营一日难过一日。日寇甚至拦截梁家货船,抢光货物之后,还放火焚烧船和人。守信的梁春正一次又一次为此支付巨额的赔偿金。

  为构筑闽江口阻塞线,梁春正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全部货船装上大石块,沉于闽江口,以阻挡日军侵入福州。因为捐了轮船,瑞玉报关行无法履行已签订的运输合同,构成了违约。虽是为国抗日,但视诚信为生命的梁春正还是用自己的积蓄,支付了巨额的违约金、赔偿金。福州第一次沦陷时,日军将瑞玉报关行劫掠一空,硕大的保险柜也被他们抢走,运回日本。

  南台名拳师曾想投军杀敌

  目睹日军侵华暴行的梁春正曾想投军杀寇,只因年龄大了不符合征兵条件,且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才不得不搁置从军想法,但他的两个儿子都走上了抗日杀敌之路。

  梁春正结束瑞玉报关行生意后,带着家人回到梁厝村,居于四胞宅。

  梁春正一身好武功,曾是南台岛有名的拳师。50多岁时,他蹲在门槛上,五六个青年壮汉合力都很难将他推倒。之前,别人开大保险柜,要四个人一起用劲才能推开柜门,唯独他只要一运气,轻轻一推,即可打开柜门。

  医者仁心 救人无数

  梁春正自幼喜爱中医,读医案,访名医,曾是他经商时主要的业余生活。回村后,因子女多,天天不是这个头疼就是那个脑热,找医生看病花费多,他就试着自己把脉、问诊、开药,没想到药到病除。越来越多的街坊邻里都慕名前来看病。

  也因此,梁春正更加发奋学习医术。有一位亲戚的妻子是名医之女。父亲去世后,她将其多年的医案及所收藏的医书全部拉回梁厝村。梁春正得知后将它们借来仔细研读,医术大进。

  都说名医治不了自家人的病。梁春正第九个儿子,名叫“梁敬玖”,那年得了恶疾“脑膜炎”,奄奄一息,送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被宣布无医可治后,又接回了梁厝村。当时孩子已深度昏迷,被放到柴火间等死。在夫人的哭求之下,梁春正提笔给儿子开了一副药,让妻子跑着去抓药。药煎好时,儿子的呼吸已很微弱了,他强行撬开儿子的嘴,喂了一小碗药。半个时辰后,儿子竟活了过来,只是因为高烧太久,一只眼睛坏了,但脑子却没烧坏,到老都灵光得很。

  在城门一带,若论中医儿科,梁春正排首位,尤其擅长治疗小儿痢疾、小儿肺炎、小儿疟疾、百日咳、白喉等。

  梁厝村妇人习惯在闽江边洗衣。有一回,从福州城里开来一艘船,南行路过梁厝。洗衣妇人见船上人抱成一团、号啕大哭,心想可能是家人被城里大医院宣告不治,要送回家等死,便高声喊道:“你们不如停下来,找我们村春正伯看看,或许还有一条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船上的人停船上岸,将病人抬到四胞宅。春正伯把脉、开方,让人去抓药,再进里屋拿出自己珍藏的名贵药材,仔细碾磨。待药抓来、煎好后,他撒上刚磨的药粉,给病人喂了一碗药,过了没多久,病人便睁开了双眼。春正伯心慈,留下这素不相识的一家人在自己家里住了好几天,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才让他们离开。临别时,这家人问费用多少。春正伯说:“不收钱。”对方说:“你还用了自己珍藏的好药,多少总得给点药费。”梁春正依旧分文不收,说:“你家不宽裕,有钱回去给病人买点好吃的补补。”

  梁春正看病坚持做到三不:永南里的病人一分不收;穷人家看病一分不收;不收病人礼物,对病情危急者和家境困难者还贴上点自己珍藏的名贵药材。而且,他始终做到只开便宜药。附近的药店员工一看是梁春正的药方,就会笑着说:“春正伯的药,一帖都只要几分钱。”

  1976年,梁春正病逝。数百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送梁春正最后一程,其中一直送他到墓地的就有400多人。

 

作者:刘琳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