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坐落在福州鼓楼元帅路的元帅庙,所供奉的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以下称田元帅)在民俗信仰文化上多以戏神的神格出现,而且根据现有的研究可知,作为戏神的田元帅,早在18世纪就传到了日本长崎以及东南亚等地。在1980年后,琉球的武术家、研究者乃至政府官员相继来到福州元帅庙进行考察交流,并在返回后发表了相关的报告、著作及学术论文。例如《冲绳空手秘传〈武备志〉新释》《中国、琉球武艺志》《关于琉球武神一事》等等。
为何琉球的武术家等会来到福州元帅庙呢?其一是相传昔时琉球武术家曾习武于福州元帅庙,再者是跟田元帅的双重神格(戏神与武神)并存是有关的。其在武术界(特别是鹤拳系)也备受敬奉,而且还漂洋过海成了琉球武术界的传统武神。比如现坐落在那霸市安里的琉球传统空手道三大流派之一的刚柔流的一大组织——冲绳刚柔流空手道总本部顺道馆(旗下的武馆分布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从宫里荣(1922-1999)前馆长开设顺道馆起就一直敬奉着传自其先师宫城长顺的田元帅,而且现在已成为顺道馆的标志。
田元帅是如何成为琉球武术界的传统武神呢?这其实跟从福州流传到琉球的“遊鹤拳论”(另名“琉球的武备志”等,琉球拳法秘籍)有关。以下就结合琉球武术文化,特别是徒手空拳的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也称唐手、空手道)的历史性演变,对其做一个概述。
在中琉长达500多年的朝贡关系中,琉球的文化习俗、医疗地理、工艺乐舞、制糖造酒等受到中国(尤其是福建)很大的影响。武术也是一样,虽从其服饰、礼节与规则等,表面上看似纯粹的日本武道,但从其核心的套路、器械名称来看,很容易看出是源自福建。比如一些名称,分别是来源于福州话的“sai hua”(狮法)、“hou hua”(鹤法)、“luon tsai koun”(两节棍)。多源于福建的琉球拳法,是不是1392年渡琉的“闽人三十六姓”传入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其一,没有相关资料(以兵器为主的武术倒是有可能)。其二,拳法的套路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的。就连茅元仪的“武备志”(1621年)里收载的“宋太祖32势长拳”,其也不算是套路,而是一招一式。
在琉球的历史上,先史时期的部落争斗中,很自然地可以想象到会有某种程度的武术存在。
实际上琉球的《神歌集》里也有关于弓箭、盔甲、刀具之类的兵器的记载。还有琉球国史书《球阳》,在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的事项中有“素嗜武芸善棒举之法”的记载。但是一个体系化的徒手空拳的拳法,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有高度成长的文化为背景才可能产生。
武术历来都讲究口传心授,秘不外传,因此在琉球被日本明治政府吞并(1879年)之前,有关琉球拳法的记载寥寥无几。
现有关琉球拳法的第一个明确记载是,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的《大岛笔记》。书中描绘了中国的武师“公相君”等人来到琉球并展示了拳法。虽然仅凭此记载还不能断定“公相君”等人是否把拳法传于琉球人,但从现今琉球拳法里仍保留着名为“公相君”的套路就可以看出,“公相君”等人对琉球拳法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到了19世纪,1801年的《萨遊纪行》描绘了当时琉球人对日本的剑术柔术并不擅长,而擅长于徒手的击打术。还描绘了一个琉球人用拳头将当时硬度很强的六枚瓦击碎,并称功成者可以用指来击打。
1838年,林鸿年出使琉球。他的“武术心得”被富名腰义珍收载到其著作的附录“武备志”中,另传林鸿年也是学鹤拳的。林鸿年的随从武官相传在琉期间教了很多弟子,影响甚大。而且在他们返闽后,许多琉球人渡闽求拳。比如仲井间宪里(刘卫流空手道开祖仲井间宪孝的祖父)、湖城以正(湖城流空手道开祖湖城嘉富的曾祖父)等。
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琉球拳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国王还亲自出城门御览“闽人三十六姓”的拳法。琉球拳法的昭灵流、昭林流之分,一直被沿用到20世纪初期。而在“遊鹤拳论”(琉球的武备志)的多个版本中,也都有昭(邵)灵寺、昭(邵)林寺的记载。
到了1867年,“唐手”一词以及套路“十三步”等的出现,证明了在当时这些词已扎根在琉球社会。同之前出使琉球的武官们返闽后一样,许多琉球人又渡闽求拳。这里面就包括东恩纳宽量——刚柔流空手道开祖宫城长顺的师父。
1879年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明治政府的去中华化的政策影响下,“唐手”与敲锣打鼓、拔绳等被当作中国的“蛮风野俗”,受到排斥。可当征兵医务人员发现练唐手可以增进体格,于是唐手就被重新编制了体操式的套路而进入学校课堂。这时为了逃避征兵,上地完文(上地流空手道开祖)于1898年逃到了福州。功成后带着拳法及药草方于1909年返琉。
1910年以后,由于当时鼓吹武士道精神,诞生了许多以唐手为题材的剧本。这时期也开始出现“首里手”“泊手”“那霸手”等称呼。这个时期的茶商及拳师高相杰、唐大基、吴贤贵等人,也对琉球的武术界起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吴贤贵,其“白鹤”现还在好几个流派中传承着。而当时吴贤贵的武馆的作风,相传是每次弟子在练武前都先要向祀在武馆正面的“田元帅”行了跪拜礼后才开始。
1920年后,唐手的大师们之间的交流频繁,相互研究套路的合理性以及传抄秘籍等。
1925年5月,以宫城长顺、摩文仁贤和、喜屋武朝德等琉球武术家为首,首次创立了唐手的民间组织“冲绳武道协会”。可到了1930年,随着官方的“冲绳县体育协会”的创立,“冲绳武道协会”被编入成为其下属的“唐手部”。之后的1933年12月,唐手又同时得到“大日本武德会”本部的认可,从这时起,唐手才真正以日本武道“唐手道”的身份亮相历史舞台。1936年10月25日,在官方主办的“冲绳空手道座谈会”上,决定了将“唐手”的名称统一改为“空手”。也是在这个时期起,才陆续出现现今空手道流派的名称。
另唐手在日本本土普及方面,1922年间,富名腰义珍、本部朝基相继到东京、京都。富名腰义珍在东京开始唐手的普及工作,并于1922年11月首次出版关于唐手的书《琉球拳法唐手》。而本部朝基于1922年11月在京都临时跟俄国大力士打了场比赛,并用唐手技术一击将对方击倒。这场比赛轰动了全日本,使人们改变了对唐手的看法,掀起了有史以来的唐手热潮。之后,上地完文、宫城长顺、摩文仁贤和等唐手大师相继将琉球的唐手普及到日本本土乃至欧美等国。
由于历史原因,现琉球武馆所供奉的多为日本的武神。可琉球传统的武神,却是指源自遊鹤拳论的田元帅。虽现还不能确认遊鹤拳论是否在1838年就已传入琉球,但在19世纪末其部分内容就已被收载在琉球手抄武术心得里。遊鹤拳论里的田元帅的摆势、陪神、使者,都与福州元帅庙的相似(虽现在元帅庙的陪神是手持乐器,但19世纪的是何样子还有待定论)。总之,琉球武神的武神性格,无疑是佐证了福州元帅庙的田元帅“戏神武神双重神格并存”的说法。
武弟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