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1911年6月26日,福州城东的山岭上,一间小屋内,一个邮戳,上上下下,“啪、啪、啪”盖在一封封寄往千里万里之外信件上的一枚枚邮票上。这是宣统三年六月初一日,鼓岭夏季邮局,一位邮差在处理邮件。他认真地在每一封邮件上,盖下当天的邮戳,到时间就送往山下的邮局,以便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每年最热的季节,也是他最忙的时候。
春去秋来八十度,其中一枚邮票重新现身,而邮票上的那个邮戳,则解开了一个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洋乡愁”的秘密。
1990年初春的一天,美国加州的伊丽莎白女士在家里整理东西。忽然,她在储藏室的角落,看到一个带锁的咖啡色皮包。这是她丈夫密尔顿·加德纳的遗物。四年前,也就是1986年2月3日,86岁的密尔顿·加德纳教授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不停地说一个词:“guliang,guliang……”伊丽莎白知道,这是他晚年时常念叨的一个地方,他的人生最初记忆,金色童年的乐园,他一直想回到的第二故乡。但这个“guliang”在哪里?伊丽莎白并不清楚。总想慢慢再了解。谁知天不假时,直到丈夫去世,她也没有弄明白。为了完成丈夫回第二故乡的遗愿,1988年,伊丽莎白踏上中华大地,到处打听、寻找这个可以避暑的“guliang”,没有找到。
此刻,伊丽莎白打开箱子,内有一张泛黄的学生练习本的纸张,上面贴着一些“花纸头”。中间是一张题为“ CHINESE LIFE IN THE OPEN”(中国人的户外生活)的图片。围绕着图片,贴着11张邮票,是盖销票,从实寄信封上洗下来的邮票。这很像是集邮初学者做的简易集邮本。估计是加德纳先生早年回到美国加州,收到小伙伴的来信,或者是小伙伴父母给自己父母的信件,甚至只要是来自第二故乡,来自中国的信件,为了留念,就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贴起来,成为承载童年乡愁的收藏品。
伊丽莎白拿着这“邮集”,想到一个人,就是在1988年认识的中国留学生刘中汉。刘中汉在伊丽莎白家里待过,对加德纳先生梦萦神绕的童年乐园和渴望回去“探亲”的感受,非常理解和同情,也曾协助四处寻找这个“guliang”。她马上打电话给刘中汉。刘中汉一听有新线索,立马赶过来。果然,刘中汉从这些邮票的邮戳上,辨认出“福州”“鼓岭”和“三年六月初一日”等汉字。邮戳上的拼音字母“KULIANG”,读音跟加德纳先生念念不忘的“guliang”是一样的。这“第二故乡”由此锁定了“鼓岭”。
一个邮戳,如神奇的钥匙,解开了加德纳先生的遗言之谜。
兴奋不已的刘中汉,将此事写成文章,用笔名“钟翰”应征《人民日报》“海外记事”征文。1992年4月8日,《啊,鼓岭!》见报,这个见证了中外交流历史,见证了“洋乡愁”的邮戳,为书写中美友好的“鼓岭故事”作出了贡献。
二
邮票飘回它的出发地——福州鼓岭。
鼓岭,是福州东边的一道大致南北走向的长岭,南与鼓山相连,北接北峰的山脉。原来叫古岭,或许因与鼓山并肩,得名鼓岭。汉语拼音为“guling”;福州方言音为“guliang”;邮政式拼音为“KULIANG”,不是按当地的方言音拼写,而是按照拉丁字母的习惯拼法来,比较拗口。如福州是“FOOCHOW”,鼓岭是“KU?LIANG”,马尾是“MAM01”,罗星塔是“PAGODAANCHORAGE”,等等。
加德纳父母是美教会人员,1889年就来到福州。1900年短暂回到美国。1901年2月10日,加德纳在美国加州出生。9个月后,他就随父母来到福州。夏天,他跟父母上鼓岭避暑,此后连续九年都是如此。打小喝着鼓岭的水,吃着鼓岭的萝卜,这里有他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有他和各国及当地小伙伴的游戏和情感,自然就把鼓岭当作了故乡。后来成为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的加德纳对童年鼓岭的记忆刻骨铭心,晚年经常念叨“guling”;特别是回忆起当地的玩伴和趣事,还会情不自禁用福州方言说起“guliang”,倍觉亲切。后来,伊丽莎白到处打听这个让丈夫梦萦魂牵的“guliang,gu?liang……”是在中国的哪里?她曾找到相似度很高的庐山的“牯岭”。确实,鼓岭和牯岭,加上河南鸡公山、浙江莫干山,当时就合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而福州郑拔驾编写、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福州旅游指南》,就直接用“牯岭”来表述鼓岭。当然,从邮戳可以看出,鼓岭“KULIANG”和牯岭“KULING”还是不一样的。鼓岭是福州鼓山延北之岭,牯岭是庐山牯牛岭的简称。另外,从当年的《鼓岭记事报》和万国公益社的文宣资料上,也可以见到用“KULIANG”来称呼“鼓岭”。
三
邮票飘回始发邮局。
在福州,这是海拔最高的邮局——鼓岭邮局。
邮局,古称邮驿馆,是办理邮政业务的机构。它与邮路共同组成邮政网路,实施邮件的传递。邮局的分布与数量既考虑公众的方便,也考虑经济合理。设置在鼓岭的邮局是很特别的。特别在于它是季节性营业。因为是为到鼓岭避暑的人们,如美、英、法、俄、意、日、比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商人、银行家、牧师、神父、医生、教师等和地方官宦、商贾服务的。随着气温的升高,每年在五月端午节后开张。又跟着气温的降低,到中秋节后关闭,所以又称夏季邮局。
我国夏季邮局有多少?按集邮界的说法,过去我国有四大夏季邮局,分别为江西牯岭(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福州鼓岭。也有的说,加上河北北戴河,是五大夏季邮局。有人算了算,清末至民国初期,我国的夏季邮局有浙江莫干山(1898年)、河北北戴河南山(1899年)、江西牯岭(1899年)、福建福州鼓岭(1900年)、河南鸡公山(1905年)、四川峨眉山新开寺(1925年)、山东青岛湛山(1935年)、安徽黄山(1936年)等处。这些都是避暑胜地,夏季都有大批外国人逗留。特别的还有吉林长白山邮电所,因冬季大雪封山,也只在夏季才开展邮政业务。有关资料显示,鼓岭邮局的“夏季”性质在所有夏季邮局中是坚持最久的。
鼓岭邮局设在鼓岭宜夏村内古街崎头顶,可能是租用一家商店的部分门面,称鼓岭夏季局,隶属于福州邮务总局。首任局长林振文是1900年7月1日到任。在这之前,在鼓岭避暑的人们要寄信咋办?估计早先会托下山的熟人带去城里邮局投递。1887年成立了鼓岭联盟,就是鼓岭公共管理委员会。当然,它的别称“万国公益社”更知名。有了公益社,就承担代收代寄邮件的事。后来,鼓岭的夏季越发热闹,需求越来越多,邮局应运而生。
邮局主要是寄送信件、包裹、汇款还有机要邮件。开初,每日邮件从山下邮局取出,封发一次,由邮差背邮包上山。1911年6月起,因为要寄的邮件多了,一天就封发两次。同样,山上要寄出的邮件也盖上邮戳、封发,由邮差背下山。有一阵子,为规避茶叶出口的税收,福州城里有的茶商甚至通过鼓岭邮局寄大宗包裹,把茶叶寄出国。
鼓岭邮局虽小,功能还齐全,但房屋产权是别人的,“寄人篱下”终不是办法。1908年6月,闽海关拨银圆1500两,在古街附近福州路边上,也就是现在邮局所在,向“修路公所”借地25年,建造邮局楼房,用了十多年。加德纳先生珍藏的邮票和那“kuliang”的邮戳就是从这里开始其神奇之旅的。
1926年,福州邮政局出资500元对邮局旧屋进行了改造。因为借地期限已过,1935年8月,鼓岭邮局用地由万国公益社无偿赠送。据福州市档案馆所藏卖契合约记载,卖主为“鼓岭万国公益社”,买家为“福建邮政管理局”,标的为邮局所在的土地所有权,买卖金额为零。这样,邮局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就齐了。
鼓岭邮局为单层石木结构建筑。据福州市档案馆藏的鼓岭邮局赠送契约和平面图,当时鼓岭邮局的用地面积达300平方米,建筑设施也已相当完善,入门即为公众寄信处,另设有信差房、办公厅、两间局长室和厨房、天井、两间公厕。图纸还标明了邮局边上有一口井,井栏刻有“外国本地公众水井”阴文。
百年前的鼓岭,草木繁盛,清凉宜人,夏天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到福州及周边地区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等来此生活、行医、兴教,并在山上建了300多栋风格各异的避暑别墅,还有医院、万国公益社、教堂等设施,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相融的避暑度假区。
1948年7月21日,《中央日报(福建版)》发消息:“鼓岭今起设立邮局”,“近日天气炎热中外人士前往鼓岭避暑者日多,本市邮局为便利该地游客通讯起见,特在鼓岭开设邮局,已定自今日起开始营业。”到1949年7月7日,又一个夏天来了,本该是鼓岭的旺季,该报消息标题却是“鼓岭治安不靖,将劝外侨迁离”。8月17日,福州解放。这个夏天,鼓岭邮局就没有开门了。此前,1912年,曾经因为怕老虎伤人,邮局晚上不投递。抗日战争期间的1941年、1944年,也因福州沦陷而停业。鼓岭邮局忙了43个夏天。2012年9月27日,在原址重建的全年营业的鼓岭邮局开门营业。2017年公布为福州市首批历史建筑。
四
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实有没有烽火战乱,远方来的家书都是无价的。鼓岭邮戳的故事,是“家书抵万金”的现代版。加德纳那个年代没有电子邮件,电报和长途电话又是大人的事,他与鼓岭铁哥们的联系全靠信件传递。如果父母收到鼓岭信件,有问候到他,那就跟过节一样高兴的。为了这份“洋乡愁”,他会把信封上的邮票收集收藏起来。那时候,乡愁就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他在这头,鼓岭在那头。
刘中汉让这枚带着鼓岭印记的邮票化为文字,飘上《人民日报》版面。许多读者深受感动,其中就有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他看完这篇文章,马上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特意邀请她来访问鼓岭。1992年8月21日,加德纳夫人启程来福州。终于踏上鼓岭的土地,亲身体会她丈夫念念不忘的鼓岭山水、家人般的村民。几天的“圆梦之行”,她也有了刻骨铭心的“乡愁”。临行前她感慨万千:“这次我为我的丈夫来圆梦。我感谢福州朋友的盛情款待,我感谢所有让这个梦变为现实的人。我将把福州人民这诚挚的友谊带回美国。”
鼓岭故事,感动了世界。加德纳珍藏的鼓岭邮戳邮票只有11张,还有许多原来鼓岭的外国居民,他们也珍藏着鼓岭的旧信封和老照片,那又有多少鼓岭的故事和乡愁?!鼓岭邮局只是一个窗口,可以看到历史人文的精彩万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