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福州旅游

黄展云与“第一山”

发布时间:2023-02-20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一

  “第一山”位于福州城内乌石山东端,中隔天皇岭,属乌石山延伸出来的一块台地。“第一山”多奇石,登其巅“望城中屋次鳞鳞”,又名“鳞次台”。福州市文博专家王铁藩曾介绍:有人从别处摹取米芾行书“第一山”三字,刻在此处岩石西面,成为当地的地名。南宋状元黄朴即生长于此。经黄朴及其后裔黄济扩修,山顶的鳞次台、长乐台(程师孟曾手书刻石)均划入范围,连同山下馆舍,统称“鳞次山房”。

  嘉庆以后,“鳞次山房”先后易主,山顶“第一山”石刻处归陈琼所有。陈琼(1873-1946年),字鸣琅、彝鼎,籍贯侯官,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科举人,中学教员,协和大学教授。陈琼好藏书,建有藏楼名“培香楼”。陈琼在镌刻“第一山”的岩石北面,增刻两行篆书文字“家藏山第一,门对塔成双”。旁署:“光绪戊申(1908年),余买园于此,朝夕种植其巅,即景题句”,落款为“鸣琅陈琼”。

  光绪年间,“第一山”北麓归严家所有,前房主林材(号楚麓)隶书镌刻的“第一山房”等摩崖题刻即包括其中。严家有女无子,邓仪中(1872-1961年)入赘继承产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邓仪中与陈琼同科中举。邓仪中即是邓拓的父亲。

  二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公布《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15条,简称“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12月4日,中国留日学生抗议日本“取缔规则”,开始陆续举行罢课。8日,同盟会会员陈天华因反对日本“取缔规则”,在东京愤而赴大森投海自杀。13日,东京留日学生220人为抗议日本“取缔规则”,首批集体退学回国,至20日归国日学生逾2000人,后络绎回国者仍不绝。

  1906年初,由于“同乡之留日者与之异趣,惧其回国握有教育权,函电官绅诟毁备至”“因侯官小学提倡革命排满,由提学使令饬合并他校”,黄展云也从日本退学回国。此时,一同随黄展云回国的原侯官小学学生“即分驰川、蜀、安南,依革命同志,从事救国运动,校亡而校之精神实不与之俱亡也”。

  黄展云回国后,租住在“第一山”。黄翼云所著《闽县林白水先生传略》记载:“公(林白水)回闽,居第一山。同黄展云编书十多种。”

  据笔者目前所收集资料得知,《国语教科书》《经训教科书》《高等小学修身课本》就是这一时期黄展云、林白水等人租住在“第一山”陈琼家中所编著的。

  三

  早在1899年,黄展云与堂兄黄翼云在城内开办了福州第一所新式学堂。黄展云亲任堂长,并执教国文、修身等科目,主要招收亲朋好友的子女免费入学。

  “庚子国变”后,黄展云认为“变法图强既已失败,非推翻清室,不能救亡”“密向青年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于是,黄展云于1902年春以“福州蒙学堂”的名义,对外公开招生。1903年初,福州蒙学堂更名为侯官高等小学堂(属官立)。1903年8月《国民日日报》记载:“黄(展云)生平热心于教育事业,既痛我闽学界黑暗,计非先设小学校,培植童蒙,改良其性质,则此劣根性之闽种,将永沉于奴隶、鬼魅二界,万劫不复矣。”“夫以黄某而任教育之事,置之我闽教育界中,为独一无二之巨子,固无可以訾议矣。即其维持学堂,躬负群怨,不挠不屈,举债以充经费,而蔼然与学生相亲,不矜德色者,此不惟吾闽社会中无其人,即置之吾国全社会中,吾亦不常见其人也。”

  1905年夏,黄展云获选官费去日本学习师范。他带领刚毕业的陈更新、陈与燊、陈可钧、黄光弼等学生一同赴日“分习法政军事各科,隐为革命大业树立基础”。8月,孙中山在日本组建同盟会,黄展云率侯官学堂师生留日十有余人加入了同盟会。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没有近代的普通学校,学生一般初学《三字经》《百家姓》,进而读四书五经,当时也不存在现代意义的教科书。这次回国后,黄展云在福州“第一山”租所内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林万里共同编写了新式教科书《高等小学修身课本》八册做为思想启蒙的利器,宣扬了资产阶级的国民意识和民主平等观念。黄展云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呈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其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高等小学修身课本》于光绪三十四年初版,由中国图书公司发行,共八册,林万里特意另行为其编辑《高等小学修身教授本》八册。

  笔者以为,这套修身课本可以说是近代百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晶,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最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材。

  四

  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商务印书馆发行《国语教科书》一套四册,著作人为永福黄展云、闽侯林万里、闽县王永炘。

  据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石鸥教授介绍:“所谓《国语教科书》,很简单,就是今天的语文教科书。但黄展云的《国语教科书》非常不简单。近代中国自设置语文(这是解放后的说法)这门课程以来,语文一直叫国文,教科书一直叫国文教科书。国文教科书即以文言文编写的教科书。黄展云的《国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套以‘国语’命名的教科书,这也是此套教科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国语就是普通话的前身,就是白话文,作者将统一言语置于统一国家之基础、政治革新之先导的地位,足见其紧迫和重要。该套教科书以‘国语’号称,所以在语言运用上,朴实无华,通俗表达,纯粹的白话文。”

  宁波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小鸥博士认为:“早在1907年,在语文学科独立设科后不久,在推崇读经讲经、盛行国文教科书时,黄展云、林万里、王永炘编纂的《国语教科书》就以别开生面的原创力和果敢精神,成为一种交流现代性语言平台,引领学童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迈出时代的新步伐。这是中国第一套以‘国语’命名的新式教科书,在晚清以新的形与质,践行‘文言一致’与‘国语统一’,成为新文化运动之先导。”

  五

  1938年7月,黄展云病逝汉口,噩耗传回,老邻居陈琼曾含泪写下:“鲁贻黄君同居八载情逾手足,判襼以来祸乱频仍,会日盖寡,戊寅七月忽梦公归,谈言久之,越日闻耗,谨就山房为位以哭。”黄展云从1906年初回国,后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策划、组织福州光复起义,福建光复后为首任教育部(司)长,直到1913年底因二次革命失败离开福州,在“第一山”前后租住整整八年,与陈琼情如兄弟。现录陈琼旧作二首系其哀思:

  (一)

  入梦生天远,传闻噩耗真。时穷贞苦节,火尽闵劳薪。咄咄文星陨,茫茫战垒新。公门挑李盛,力与扫荆榛。

  (二)

  抱膝吟梁甫,当年第一山。诗书罗石壁,风雨闭柴关。白水魂何往,黄花梦不还。重泉逢旧侣,血泪总囗斑。

  六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王荷波烈士胞弟王介山随军于8月21日到达福州。周恩来总理征求王介山的工作意向,王介山说:“我本一花匠,也没什么文化,还是回去种花吧!”后来王介山在福州西湖公园管理处任主任,住道山路“第一山”某小院。

  上世纪80年代初,黄展云三女儿黄以雍曾到“第一山”访王介山老伯,而黄以雍出生于1909年,从小也是生活在“第一山”,来到旧居,倍感亲切,并留下一篇珍贵的口述史料《营前模范农村警备队队长王介山口述关于村长黄展云在营前模范农村的一些事迹》。黄以雍回忆:“这篇文章是在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特地拜访老红军王介山老伯。他口述当年先父黄展云创办长乐营前模范农村的情况。当时,他已九十多岁了,讲述时情绪非常振奋,讲到激动处竟面红耳赤,汗流浃背(那天天气很热),我边听边记录,回来后整理。”

  经过历史的变迁,原“鳞次山房”所在位置,只有邓拓故居得以保存。1994年,辟为纪念馆,占地约1015平方米,馆内藏有邓拓的实物、书信、笔记、诗稿、文件、证件、著作、照片等文物。邓拓纪念馆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陈熙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