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禅寺
该寺位于福州市工业路西侧。史载南朝梁炼丹士王霸居此,修道建观。隋末废弃。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在旧址建冲虚观;咸通八年(867年),大安禅师来此讲法,改名为清禅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寺院占地百亩,有3道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禅堂、方丈室、念佛堂、明远阁、钟楼、鼓楼、伽蓝殿等建筑40余座。主体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阁、藏经阁、法堂等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历代均有修葺,几经兴废。大部分建筑是清光绪二年至十七年(1876~1891年)间,由微妙禅师亲往海外募缘,照初时布局、规划重建。民国30年(1941年)9月,日本侵略军飞机炸塌天王殿、大雄宝殿后部、念佛堂及方丈室。后由寺监证亮、梵辉诸僧众募款修复。“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寺院为工厂占用。1979年后,爱国侨僧谈禅、清禅、达贤和华侨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郭格如居士与其子鹤年、鹤举等捐助,修复各殿堂,寺貌修葺一新。重修时保持明、清建筑风貌,布局匀称,气势雄伟。
大雄宝殿,木构十四架椽,重檐歇山顶。面阔36米,进深34米。法堂,砖木结构,十架椽,九脊重檐歇山顶,面阔30米,进深25米。天王殿,砖木结构,十架椽、硬山顶,面阔30米,进深22米。1984年新建大牌楼,砖混结构,二层重檐歇山顶。供奉两尊缅甸汉白玉佛,坐佛高2.95米,重8吨;卧佛长3.7米,重10吨。1986年,新加坡谈禅法师又捐资建造报恩塔,塔座直径12米,塔身15级,塔高67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