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7 来源:中国档案报 字体:【大】【中】 【小】
当人们谈及电影胶片档案时,首先想到的场景可能是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观看露天放映的老电影。然而,受保管条件、保护技术等因素影响,这些老电影胶片的保存面临着巨大挑战,对其进行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时代,如何开展好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让老电影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对此,记者专访了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馆员黄静涛。
记者:电影胶片档案为何要进行数字化?此项工作存在哪些困难?
黄静涛:电影胶片档案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载在电影胶片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如,1940年左右拍摄的忠实记录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生机勃勃的面貌和八路军战斗生活的影像,1949年开国大典的彩色影像等各类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现场影像。其以电影胶片为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宝贵记忆,凝聚着人类生活的历史经验,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与文字相比,影像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其利用效果更为鲜活。照片档案保存静态影像,电影胶片档案保存的是动态影像及相关声音。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电影胶片一直是保存影像的重要载体。20世纪80年代后,录像带、摄像机、数码摄像机才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量电影胶片档案面临“不可用”的风险。一些形成年代较早的电影胶片档案因使用材质、保存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还有一些档案馆未定期对电影胶片档案进行检查,以致难以确定其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因缺乏播放设备和播放场地,也会导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可以说,抢救、保护电影胶片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已刻不容缓。
通过数字化以实现再生性保护和有效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业共识。然而,由于应用技术及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设备成本及人工成本较高,很多档案馆还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记者:如何开展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做哪些准备?
黄静涛:开展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应考虑珍贵程度、利用频率、保管状况、经费情况等因素,统筹规划、有序实施。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数字化成果质量,真实反映电影胶片档案内容。同时,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实体和信息双重安全。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数字化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数字化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数字化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成本核算、数字化技术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验收依据、人员安排、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安全管理措施等。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人员、场地、设备、数据、档案实体等的管理制度。
配备数字化工作场地和相关设备。设备主要包括电影胶片扫描设备、非线性编辑工作站、调色设备、电影胶片清洁设备、数字电影播放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其中,扫描设备用于采集电影胶片上保存的画面信息和声音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息,是最核心的设备。
记者: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具体包括哪些流程和环节?每个环节有何要求?
黄静涛:各档案馆应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各环节操作规范等,对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完善的问题反馈机制,对在后端环节发现的前端环节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修正。
全流程主要包括档案出库、数据库建立、数字化前处理、信息采集、声画校正、数字修复、质量鉴定、数据挂接、验收与移交、档案入库等流程和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关工作标准和要求。
档案出库。应按照档案库房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审批、清点、登记等工作。从库房调出的电影胶片应放入具有温湿度控制设备的缓冲间进行平衡调节,确保电影胶片不结露,达到工作环境要求。温度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20—60%。
数据库建立。按照《档案著录规则》要求,建立电影胶片档案目录数据库。电影艺术档案的著录应符合《电影艺术档案著录规则》有关规定。
数字化前处理。对电影胶片进行外观检查,如出现卷曲、变形、脆裂、粘黏、折断、齿孔损坏、受潮、灰尘、脏点、霉斑、污渍、牵引片过短、片轴松脱等影响数字化采集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信息采集。使用电影胶片扫描设备进行信息采集,生成的DPX、TIFF等序列帧文件、WAV音频文件建议长期保存,并根据电影胶片档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对画面进行信息采集的技术参数建议:采用无压缩编码,色彩空间为RGB,色深位数不低于8bit,分辨率不低于2K,对于有特别用途的35mm电影胶片档案分辨率不低于4K。对声音进行信息采集的技术参数建议:采用无压缩编码,采样率不低于48.0KHz,位深度24bit。
声画校正。对采集的画面、声音文件进行声画对位,达到声画同步。通过对画面颜色进行白平衡校准等处理方式进行颜色校正,以纠正偏色,还原画面色彩信息。可综合考虑播放环境、文件存储容量等因素,将声画校正后的序列帧文件、音频文件合成为MXF、MP4等格式的文件。
数字修复。数字修复不是电影胶片数字化工作的必需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用途或要求,对提供利用的音视频文件进行数字修复,并保持档案原貌。
质量鉴定。成立专门的鉴定组,结合数字化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对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音视频文件的画面、声音进行质量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
数据挂接。借助相关软件对数据库中的目录数据和与其对应的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音视频文件进行挂接,以实现目录数据与音视频文件的关联。
验收与移交。质量鉴定通过后,成立档案数字化成果验收组对数字化工作进行验收,并及时进行成果移交。验收时应对全部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全面检验,不应进行抽检。具体包括采集的序列帧文件及音频文件、合成的音视频文件、目录数据、元数据、工作文件、存储载体等。
档案入库。按照相关要求对完成数字化的电影胶片档案进行处理和清点,并履行档案入库手续。
记者: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环节多、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如何规范开展?
黄静涛: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档案馆联合起草了《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规范》,该标准列入了2021年档案行业标准制定计划。2023年初,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中国照片档案馆受邀加入起草组。
该标准以综合调研、经验总结、实验验证为基础,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情况,提出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各工作环节的管理、技术要求,并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数字化外包服务机构,其他电影胶片档案保存机构可参照执行。
目前,该标准报批稿已提交国家档案局审批。相信,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促进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规范开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21日 总第4112期 第四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