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蜚江上的那抹“闽清印记”

发布时间:2023-07-14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闽清船民“去上府”(即福州一带谓之“上四府”的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四府等闽西北地区,素有‘福建粮仓’之誉)开辟境外运输航线、开港谋生,肇始于清朝中期,而盛于清末至民国时期,高峰时“去上府”撑米船运米到福州的闽清人多至以万人计,并一度左右福州米市。自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其足迹则已遍及闽江中、上游25个县(市)。

  闽清船民溯江而上,在闽江中上游的尤溪、沙溪、建溪、富屯溪等各大支流中开辟许多新航道,沿线主要有三个集散港口:水口港(古田)、南平港和洋口港(顺昌)。由于闽清大批船工长年累月在闽江上游以船为生,闽北的许多地方成为闽清船工的聚居地。他们在这些地方先是暂住,后来定居,或租房或建房,并逐渐向相关产业渗透,集聚成群,进而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闽清街”。闽北有三大“闽清街”,约成型于清末,分别是:建宁溪口“闽清街”、顺昌洋口“闽清街”、三明莘口“闽清街”。

  洋口别称蜚江,为福建“四大”古镇之一,并有“小福州”之誉,自古繁华,是闽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枢纽。闽清米船在洋口最多时达2000余艘,从建宁、泰宁、将乐运来大米、莲子、谷子、黄豆、花生等农产品,再从洋口转运至南平、福州,又从福州、南平运来食盐、海产品、苏广百货、工业品等在洋口盘接。他们无论是走建(宁)-福(州)线,还是走光(泽)邵(武)-福(州)线,也无论是上水还是下水,都要在洋口上岸过夜休息一天,并大多住宿在坑口“闽清街”。

  洋口“闽清街”位于富屯溪畔顺昌洋口镇坑口村,当年曾有闽清籍商家和船工一两百户、一两千人居住于此。其房屋都是纯木结构,靠溪向是“吊脚楼”,一座连着一座。当时闽清人在洋口做生意和做手艺的很多,所涉遍及各行各业。洋口米行以“隆记”和“百济”最大。“隆记”米行老板黄瑞端、“百济”米行老板黄毓芬都是闽清人。洋口糕饼业以“美雅有”最出名,而“美雅有”老板许政文是闽清三都人。这些在洋口的闽清商家老板,他们也都住在“闽清街”。 在洋口的闽清商家老板和船主,还先后在“闽清街”建有保安堂、关帝庙、观音堂、天君殿等。其中,闽清五都人黄端联络张永吾、黄归愚、郑义安在洋口兴办了“闽清旅洋疗养所”(亦称“保安堂”),对旅居洋口生活有困难或有疾病的闽清船民给以生活上的照顾和资助,配有坐堂的闽清籍医生,为过往洋口闽清船工诊疗;还筹集有专门资金,为在洋口过世的闽清船工善后。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闽清人为适应境内滩多流急、河道狭窄的特殊水上运输条件,而独创的交通运输工具——鼠船。闽清鼠船相传起于北宋年间,因其船形似鼠而得名,又因是在小溪中行驶似溪涧老鼠迅捷,被称之为“溪鼠”。 闽清鼠船系木质结构,用木颇讲究,选择既耐水温又坚韧耐磨的板材。两旁船板系用樟木板、松木板、杉木板并配以竹片,船底用枫树板。船形两头尖,船底薄。船长二丈四尺,高二尺五寸,宽二尺六寸或二尺四寸。船配备三竿竹篙、一柄桨、一根尾舵。船行靠竹篙撑行,尾舵定向。船上装竹篷,可遮阳防雨。

  鼠船以载货为主,每艘可载重半吨;兼乘旅客,每艘可载10人。其既可航行于江河深潭,更适航在小溪窄港浅滩,在闽西北深山峡谷中勇闯一条条荒溪野流,极大促进了山区物资流通和经济发展。顺昌于1950年开辟了埔上-仁寿航线,航程40公里,有鼠船25艘。后有人认为“鼠船”名字不雅,于是闽清人又自创了一个“舟午”(chǔ)字,与地方话“鼠”同音。据《闽清县志》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福州通往闽西、闽北及出省的唯一公路——福(州)古(田)瓯(建瓯)公路被破坏,闽清鼠船和米船(学名为‘雀船’,因形如麻雀而得名。过去闽清人到闽江上游运米都是用雀船,故称之为米船)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运输了大量战略物资,并因此两次遭到日机轰炸,闽清船工为保障闽浙赣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和夺取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闽清船工到闽江上游各县运输粮食支援前线,为邵武、顺昌、沙县、永安县等地建设运输物资,保障了当时的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

  为了促进闽清“去上府”鼠船、雀船运输业的发展,倡导公平竞争,维护闽江航运正常秩序,也为联谊互助,保护旅居洋口乡亲和过往舟楫的安全,1911年,由爱国侨领、闽清六都湖峰人黄乃裳出面,牵头“福州十邑”船帮和旅洋商人在洋口筹成“福州十邑同乡会”组织,开展一系列联谊互助活动。并以同乡会名义筹集6万银圆,于1912年在洋口择址起建“福州会馆”,作为福州旅洋同乡会暨闽清民船公会洋口分会的会址。1914年,洋口“福州会馆”的建设受到种种干扰,工程几近停工。又是黄乃裳殚精竭虑,挑选其得意门生林镜洲(时刚从诏安县知事卸任,正被委以泉州知府而不就)前往担纲洋口“福州十邑同乡会”事务,并亲自和林镜洲一起出面斡旋,才使工程顺利进行。1916年农历三月,洋口“福州会馆”竣工之时,黄乃裳虽然已经因病辞职返乡,但他仍心系洋口,亲自为洋口“福州会馆”正殿题匾“福祉绵延”,为会馆大戏台作对联“弹将平水调来,此曲只今随处有;唱到大江东去,阿谁不动故园情”。同时,在其周旋下,当时许多省城名流诸如陈宝琛、萨镇冰、许逸夫等为会馆题匾献字,以示支持与关心。从此,洋口“福州会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促进闽江航运业繁荣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闽清船工都是劳苦大众。他们曾利用鼠船为革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如:20世纪30年代,闽清雀船及鼠船在顺昌洋口曾帮助红一军团长彭德怀带领的红军攻打洋口镇及顺昌县城。1939年秋,项新(项南)为了躲避国民党顽固派的迫害,黄开修用鼠船连夜把他从六都送往顺昌。1947年9月,六都船工黄德发用鼠船把准备前往福州洋头口购买枪弹的闽中游击队林德利、刘志德、吴盛端等从六都送到县城。事泄后,黄德发被国民党保安队抓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始终保守秘密,表现了闽清鼠船船工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阮鲁闽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