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郁达夫与于山戚公祠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于山不高,海拔 50多米,却是草木葱茏,城中胜景。一草一木、座座古厝、处处古迹,是于山厚重的文化底蕴,都讲述着让人着迷的故事。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在于山必看的古迹是戚公祠。戚公祠是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内有戚公戎装塑像,两壁挂着“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以及《练兵纪实》《纪效新书》等戚公军事著作。徜徉于祠内,仿佛回到烽火连天的戚家军抗倭岁月。这里,也留下“五四”时期著名作家郁达夫多次游览于山的足迹。

  “登于山,颂戚公。”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之五中写道:“于山山上,最值得登临怀念的,是山西面的一座戚公祠,祠里头的一所平远台。明参将戚继光,大败倭寇回来,曾宴士卒于此。至今戚公祠内,供奉着的一张彬彬儒雅的戚将军像……游人过境,个个都脱帽致敬。浩叹着现代良将的不多。”

  1936年至1938年抗战期间,郁达夫冒着战火烽烟来到福州,担任省政府参议。在福州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创办《救亡文艺》报刊,担任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以巨大的热情投入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中。在榕期间,郁达夫写下《闽游滴沥》等许多赞美福州山水和风物的文章。

  在这篇游记中,他再次提到“关于戚参将的轶闻故事,以及民间遗爱的证明,如思儿亭、惨恻桥、光饼、征东饼之类,流传在福州界隈的很多很多,将来想做一篇详细一点的《戚将军传》来纪念这位民族大英雄……”

  由于郁达夫在当年6月间,就任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主任,工作开始忙碌起来,社会活动又多,未能动笔写此传。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戚继光传》一直未能完成。但是,他为于山戚公祠新修落成填的词《满江红》,颂扬戚继光抗击倭寇入侵的丰功伟绩,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因而在福州等地很快流传。1938年岁末,这阕词正式交华侨胡文虎在福州创办的《星焰》旬刊发表。到新加坡后,又发表在《星洲日报》上。

  于山戚公祠旁的石壁上,镌刻着郁达夫的这首《满江红》:“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郁达夫还有一首诗是他初到于山谒戚公祠感时之作:举世尽闻不抵抗,输他少保姓名扬。四百年来陵谷变,而今麦饼尚称“光”。

  这是他想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南侵,而南京政府又奉行不抵抗政策,就在戚公祠里题写的,首次把光饼写入诗里。

  后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又题诗一首: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戚公祠内存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于山摩崖石刻的部分石刻,有近代的童杭时书写的“誓雪国耻”,有著名书法家沈觐寿书写、鼓舞人们抗战斗志的郁达夫《满江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位于戚公祠厅西南方一尊形似戚将军头盔尺寸十见方的天然岩石,上面镌刻了宋至民国跨越千年历史兼草、篆、隶、楷、行等各种书法的摩崖石刻,谓之于山“国保”中的珍品。这些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展现气势之恢宏,为秀美自然的戚公祠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传承我国民族文化,2019年5月启动的于山风貌区提升改造工程和2020年4月启动的于山戚公祠修缮工程项目,对于山戚公祠古建筑群内的白云寺、补山精舍、平远台、吸翠亭、蓬莱阁、戚公祠厅、影雕长廊、万象亭、醉石亭9处古建筑进行了修复、保护,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现存建筑的历史面貌,真实反映了建筑的历史信息。


孙伟 郑姗姗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