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宋词中的福州(下)

发布时间:2022-08-15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辛弃疾:自是三山颜色好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这是辛弃疾的《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辛弃疾在福州任职前后约两年。1192年(绍熙三年)春,辛弃疾由上饶赴福州任福建提点刑狱。年底奉召赴行在,在临安受任太府卿。第二年秋,受命“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了充实抗金的财力和武备,他厉行节约,准备打造一万副铠甲,招募士兵,训练一支精锐部队(此前他在湖南曾成功创建一支飞虎军,使湖南得保数十年安定稳定)。不料这些措施遭到阻挠和弹劾,被加上“残酷贪饕”的罪名,又一年后(1194年秋)辛弃疾就被罢了官,他只好回到江西上饶的旧居去。

  在福州任职期间,辛弃疾给福州留下了30多首词作,他特别留恋福州西湖,赋予西湖最美的词章。《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是其中的一首,堪称经典。

  赵丞相:指曾经在福州担任太守并疏浚西湖的赵汝愚。经始:开始营建,泛指开创事业,这里指赵汝愚疏浚西湖的功业。卧龙山:在福州城西北郊,当时福州西湖比现在广阔得多,延伸到卧龙山下。西湖社:西湖的诗社。重来手种:赵汝愚第二次来福州任太守,不仅继续疏浚西湖,还倡导并亲手在湖边种树。故国:指五代的闽国。水晶台榭:闽国王延钧喜爱西湖,在西湖建后宫,称为水晶宫。复道:从王宫通向西湖的夹道,1993年福州曾发现复道旧迹。粉黛:指闽王宫的妃子,当年闽王宠妃陈金凤在西湖观看龙舟竞渡,曾自编《乐游曲》,讨闽王欢心。

  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景,写美景的同时,歌颂了赵丞相对福州西湖所做的贡献。下片重点感事,追述了闽王宫和水晶台榭的沧桑变化,暗示作者对南宋当局歌舞升平、贪图安乐的担忧。其中,“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这一句已经成为吟咏福州西湖的名句。

  辛弃疾的另一首以福州西湖为题材的《贺新郎》,也写得很漂亮:

  碧海成桑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着雨婚姻嫁。料未必,龙眠能画。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须进酒,为陶写。

  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蝉噪也,绿阴夏。

  这首词,上阕写福州山水美景,“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着雨婚烟嫁”成为传诵至今的名句。下阕回望流逝的岁月,借西汉名将李广“灞陵呵夜”、未获重用的遭遇,表达自己壮志未展的忧愤。这是典型的辛弃疾词风。

  词中的“拟向诗人求幼妇”一句,是借用曹娥碑的典故。“幼妇”这个词,代指“绝妙好辞”。“拟向诗人求幼妇”就是请诗人们用美妙的词句来描写福州山水之美。

  除了对福州西湖的喜爱以外,在辛弃疾吟咏闽都风物的数十首词作当中,光是以“三山”为题的,就有14首之多,足见辛弃疾对福州的钟爱。

  他在《西江月·三山作》中写道: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那得许多愁,只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九仙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从福州于山法雨堂向东往戚公祠方向,拾级而上,可以看见万象亭,后人为纪念辛弃疾而重新修建。据考证,宋代万象亭位于鼓楼附近。

  这是1193年重阳节辛弃疾在万象亭饮酒后作的词,表达了壮志难伸、借酒浇愁的郁闷心情。

  刘克庄:“福清道中”动乡愁

  刘克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二首):

  橐泉夜断梦初长。别馆凄凉。细思二十年前事,叹人琴、已矣俱亡。改尽潘郎鬓发,销残荀令衣香。

  多年布被冷如霜。到处同床。箫声一去无消息,但回首、天海茫茫。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销愁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刘克庄,莆田人,字潜夫,号后村,南宋著名词人。他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二首,写满了旅人愁绪和人生感慨,亦含乡情之思。我们仿佛看到,词人旅居福清道中“野店”,晚风吹来,林木有声。他在灯前顾影自怜,此刻,陪伴他“同去同来”的,也只有自己的影子了。抑或有人认出他来,只觉“今回老似前回”。消散的是岁月,凝固的是乡愁。

  福州盛产茉莉,刘克庄词《卜算子·茉莉》云:

  老圃献花来,异域移根至。相对炎官火伞中,便有清凉意。

  淡薄古梳妆,娴雅仙标致。欲起涪翁再品花,压了山矾弟。

  此词上片写到茉莉花从“异域”引进,给人们的夏天生活带来清凉之意。下片写到福州女子对茉莉花的喜爱,把它用作梳妆打扮的饰品。

  康与之:四面青芜,中是越王城

  康与之《江城子·越台春游作》:

  南溪二月雨初晴。四郊明。暖风轻。一雨一风、铺地落红英。枝上流莺啼劝我,春欲去,且留春。

  登临行乐慰闲情。过长亭。暮潮平。四面青芜,中是越王城。信马行吟归路晚,山簇簇,柳阴阴。

  福州大庙山的钓龙台,又名越王台,传说汉时东越王余善,在山上钓得白龙,所以又有“钓龙台”之称。

  康与之,初名执权,字伯可,号顺庵,福宁人,南渡后以乐府受知高宗,凡朝庙乐章,两宫宴集,咸假其歌咏,故应制之作为多(据叶申芗《闽词钞》)。一说洛阳人,生平未详。

  康与之虽多“应制之作”,这首游福州之词却写得自然清新。“一雨一风、铺地落红英”,极富画面感。“枝上流莺啼劝我,春欲去,且留春”,惜春之情油然而生。“四面青芜,中是越王城”,正是福州城被围在青山之中的特色。“信马行吟归路晚,山簇簇,柳阴阴”,足见作者对福州山川和风物的喜爱,以及他“信马行吟”的自在和兴致。

危砖黄 穆睦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