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孙中山莅榕行址新探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民国元年(1912年)4月的福州,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回粤途中赴闽首访福州。笔者近年追迹探访孙中山先生当年行程旧址,发现其或成为纪念馆或更名或泯没于岁月,特撰文以记。

  1 船政局的“储才馆”

  4月19日,孙中山乘“泰顺”轮到达福州马江水面。福建都督孙道仁、闽军政府交通部长黄乃裳、警务部长翁浩等人坐小轮迎上,恭请孙中山一行转驳上岸,前往福州船政局“储才馆”休息。当晚,孙道仁、彭寿松在“储才馆”设宴为孙中山一行接风洗尘。宴毕,孙中山一行下榻于此处。21日下午,孙中山从福州市区回马尾参观轮机、锅炉等厂后,再度到“储才馆”参加宴会并致答谢。

  “储才馆”是沈葆桢在同治五年(1866年)创办船政局初期设立储放建筑材料的“广储所”,专责收发各种木材等。后来随着船政规模不断完善。“广储所”改变功能,被作为船政员绅闲暇休憩的场所。大规模基建结束后,被改造成接待来宾的场所,取“广储人才”之意,名为“储才馆”。

  当年,沈葆桢经常聚集船政局的下属和一些诗友在此吟诗写联,以诗言志,让官员们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不追求奢靡享受。光绪二十年(1894年)林纾住在这里,与王寿昌共同翻译完成轰动中国文坛的法国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1941年,民国海军执行“焦土抗战”政策,“储才馆”(联欢社)被损毁未重建。2013年复建船政衙门,在府衙后院二堂池馆水榭右侧,修建飞檐翘角、雕栏玉砌的“储才亭”,碧瓦灰墙,氤氲着浓浓的古韵之风。

  “储才亭”的船政衙门出口与马尾实验小学大门之间的联安路,有口古井叫“储才井”,传为沈葆桢所凿,又称“钦差井”,缘于马尾实验小学附近的原“储才馆”。

  原“储才井”井壁与井栏为圆形,直径1.1米,深3.2米。1963年重修,井壁改为方形。井旁有一株高大的“钦差榕”。据说是沈葆桢亲手所植,历经15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2 泛船浦的共和路

  孙中山一行20日晨,在孙道仁、彭寿松的陪同下,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由“左(宗棠)沈(葆桢)二公祠”前的马江渡道头坐夹板船溯江而上。船抵达南台岛泛船浦海关埕码头登岸,“沿途炮声旗影达数里”,福州城十数团体的代表列队欢迎。

  泛船浦码头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码头,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茶叶输出的首位。特别是茉莉花茶比重最大,是中国销量最多的茶叶品种,畅销欧美和南洋。

  每逢茶季,各地茶叶与洋商云集福州,泛船浦应运而成为茶厂集中地。茶行有春记茶行、交锋茶行、福闽茶行等10多家。

  当年孙中山先生从泛船浦海关码头上岸,在福建都督孙道仁等陪同下,民众欢呼声中,沿春记茶行门口道路,走向“广东会馆”(现仓山第二中心小学内)的短短小路烙下时代的记忆,命名“共和”路。

  共和路1号(原22-24号)“春记茶行”,有衷悦楼、同泰楼、共裕楼等七栋。主体建筑始于清光绪末年,坐北朝南,砖混结构连廊式两层红砖建筑。大院门朝南石柱一对镌刻“春、记”藏头联“春满闽山艳说旗枪真有价,记游浙水争传龙井本无双”,“旗枪”“龙井”,均是浙江名茶。辛亥革命前十多年,福州出现了“福州蒙学堂”“益闻学堂”“共和山堂”“汉族独立会”等28个秘密从事着各种形式的反清革命活动的社团,遍布城内外坊巷。革命党人林前铭,借台湾人林春树的“春记茶行”,设立革命社团党人秘密聚议所。

  随着泛船浦闽茶外贸交易集散地的消逝,“春记茶行”的茶香也已不再,曾为临江街道信平居委会、省外贸仓储宿舍、福州茶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等。

  3 桥南公益社——独立厅

  烟台山梅坞顶,有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立面白色外墙、屋顶较陡的双坡式英式风格小楼,大门上牌匾写着“独立厅”,原是“桥南公益社”。

  1912年4月20日上午,孙中山先生偕孙科、胡汉民等人由马尾乘船抵福州海关埕码头登岸后,首访辛亥革命时期许多福建革命志士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斗争,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桥南公益社”——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

  根据有关记载,这一天,参加黄花岗起义生还义士和光复福州战役的人员欢聚桥南公益社,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孙中山与福建同盟会诸同志们畅谈,当得知与会同志中有黄花岗起义的幸存者时,孙中山先生十分激动,握着他们的手询问一些烈士遗孤的情况,并对他们表示慰问。在合影、发表演说后,孙中山先生即席挥毫,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桥南公益社因此改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

  桥南公益社在福州起义胜利后解散。1949年后,“独立厅”先后成为福州市卢镜明眼科医院、区文化馆。1983年以“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旧址”名义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修复了“独立厅”,保留历史原貌,除正立面的壁柱外几无装饰。大门上的牌匾“独立厅”是复制品,原牌匾毁于1914年汪声玲担任福建民政长之时。现作为展览馆,内悬挂着孙中山像,有孙中山先生与中国同盟会福建部分会员合影等图片的辛亥革命史料展。

  4 题“勠力同心”的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建筑宏伟,装饰精致,在当时福州众多的会馆中实属一流。会馆共三进,前厅、天井、后厅(聚议厅)、边房等,占地面积1245平方米。前厅为硬山顶,面阔3间,进深5间,有数十间房,后为楼房。

  1912年4月20日中午,时任闽军政府政务院副院长的中国同盟会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在洋务局为孙中山一行举办欢迎宴会。孙中山一行多为粤人,广东旅闽同乡会对孙中山访闽大有光荣感,因此要求将广东会馆作为孙中山下榻之所。

  在洋务局午宴毕,孙中山一行赴太平巷内的广东会馆。会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会馆内外人头攒动,欢歌笑语,一派喜庆景象。

  孙中山出席欢迎会,在聚议厅演说,并与众人合影留念。福建省档案馆保留有孙中山先生在会馆门前广场上与200多人一起合影的珍贵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热烈场面。他还为该会馆题写“勠力同心”4个字,后制成金字红底牌匾悬挂会馆正厅的上方。(孙中山先生留下珍贵墨宝的这块牌匾,1965年移到民革福建省委,作为革命历史文物准备送往北京保存,不幸毁于“文革”中。)

  接着,孙中山与主要随员在孙道仁等人的陪同下,经南门兜进城,出席省会各界代表举行的欢迎大会。 会后,孙中山等人前往原贡院——福建省谘议局。 晚上,孙中山与主要随员应约“驻节广东会馆内”。21日中午,孙中山一行“赴粤同乡会午餐”。

  孙中山先生曾下榻、吃过午餐的“广东会馆”,20世纪30年代末两次重修,2008年因年久失修,廊房顶部塌毁,后修复,失去顶上装饰和门口2只石狮。会馆在仓山第二中心小学围墙内,大戏台变成小学操场,仅剩下正殿和其后的楼房。正殿大厅现为“福州道德讲堂”,定期举办国学、非遗、节俗等文化讲座,开展读书会、诗会、古琴会、笔会以及文旅结合的相关研学活动。

  5 省谘议局——中山纪念堂

  福建光复后,福建省谘议局成为过渡时期的议会,局址设于贡院埕大街原福州贡院“衡鉴堂”和“至公堂”。 该贡院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北宋龙图阁学士柯述创建,清代道光七年(1827年),因贡院木构部分渐趋腐烂而重建,称为“至公堂”。

  20日傍晚,孙中山从明伦堂出南街前往贡院埕福建省谘议局。孙中山所坐的轿子是清代乡试主考官坐的八抬轿。孙道仁身穿军装腰挂指挥刀,骑着高头大马先行引路。至贡院前时,轿夫忽然快速跑步越过登瀛桥,直奔贡院。据说这是按照主考官入围的惯例,叫作“跳龙门”,表示对孙中山的崇隆礼遇。孙中山看到贡院埕大街站满了学生的欢迎队伍,就下轿了。他一面走一面把帽子拿在手里,微笑着向道路两旁学生挥帽、点头致意,一直走到谘议局。

  孙中山到“至公堂”谘议局,参加福建各界的举行欢迎大会。会后,孙中山先生与省市各界欢迎群众在至公堂前合影。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莅临,福建省政府将“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作为国民党福州党部所在地,将南面的贡院埕大街改名中山路。

  1971年后,中山堂成为省商业局(厅)的办公场地。90年代,商业局(厅)建新大楼,中山堂成为商业厅囤放物资的一个仓库,1997年已是一座奄奄一息的危房了。

  笔者在2000年前后陆陆续续看见有工人进进出出中山堂。据说中山堂2001年落架大修。修复过程中发现保存下来的灰色旧墙砖砖面上刻有“道光七年”字样,证实“至公堂”已有170多年历史。本着“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中山堂终于恢复了原貌。

  6 船政轮机厂

  4月21日午后,孙中山一行在孙道仁、彭寿松陪同下,从福州前往马尾,参观创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船政中枢机构生产体系建筑“船槽及轮机、锅炉、拉铁、铸铁、铁胁各厂”。

  轮机厂(轮机车间),始建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钢木合构单层红砖建筑原有3座,今仅存1座,是现存的船政工业遗址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厂房。外形设计极具法兰西风格,既美观又结实,具有很高的建筑审美价值。在当时的欧洲,红砖建筑被视为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红砖工业建筑。

  车间还保留着当年协助左宗棠、沈葆桢创办中国第一个造船厂、福州船政学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被清政府赏赐一品提督衔、花翎、穿黄马褂等荣誉,载入《清史稿》法国人日意格负责组建的法式钢梁柱,柱上还有那年代纯生铁铸造的当时吊车行走的轨道。

  马尾造船厂2016年搬迁新址,最古老的“原住民”轮机车间与绘事院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辟为马尾造船厂的厂史展览馆。斑驳岁月的沧桑红砖,历经百年,在这片土地上,屹立不倒,诉说着尘封的历史,并与复建后的船政衙门、昭忠祠、后新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引领后人追寻强国之梦的船政精神。

 

岫云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