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寻找曹学佺石仓园遗址

发布时间:2022-06-2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乌龙江畔的洪塘,明朝中后期历史名人辈出。

  400多年前,福州洪塘曹学佺石仓园是全闽最大最繁华的文化娱乐场所,官宦豪绅、名人雅士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石仓园内,灯红酒绿,吟诗唱戏,金声玉振,雅乐清扬。园主洪塘名士曹学佺,在这里与同道儒士、歌姬一起,开创性地探索研制成闽剧主要唱腔之“儒林逗腔”。

  1646年9月19日,清兵攻破福州城第二天,曹学佺自杀殉明。繁华过尽,灰飞烟灭。400多年后,仅残存金山寺独立江中,默默地听着乌龙江的涛声。

  关于石仓园位置的记载

  福州洪塘人曹学佺,字能始,是明晚期杰出的学者、诗人,集政治家、著作家、出版家、藏书家、戏曲家、旅行家于一身。

  周亮工在《闽小记》记载:“能始家有石仓园,水木佳胜,宾馆友歙集,声会杂进,享诗酒谈燕乐,近世所罕见也。”

  《福建通志》载:“(曹学佺)构石仓园有池馆林木之胜,且蛾绿粉黛出入肩随,歌童狎客,晨夕满座,自以为乐,一时仕宦墨客诗人游闽者无不倾倒。”

  由此可见,当年官绅名人、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往来洪塘曹学佺的石仓园。但是,到了清中期,洪塘的曹学佺石仓园已“近易数主,诸迹皆芜没”。

  进入21世纪,洪塘妙峰山西麓与乌龙江之间,开发了兰庭西江月房地产项目,并建设福州三环路洪塘段。地形地貌彻底改变了,石仓园遗址到底在哪里也成为一个历史疑问。

  清朝人这样记载洪塘曹学佺石仓园的:

  1.林枫(清)《榕城考古略》:“石仓园,在洪塘山麓。明曹学佺别业……”

  2.郭柏苍(清)《竹间十日话》:“曹能始石仓园,在洪塘东岐岭下、状元街北。”

  林枫是这样说的,洪塘之山,皆曰洪山,洪山支脉有东岐山、西山、云程山、妙峰山。他记载石仓园位置是洪塘山麓,而不写妙峰山麓。为什么?应该是写洪塘山麓比写妙峰山麓更具体。

  郭柏苍的说法与林枫不同。他直接记载石仓园在洪塘东岐岭下、状元街北。两人记载不同,但肯定是同一地点方位的不同描述方式。东岐岭,似乎没听说过,无法知道是哪座山,可状元街目前还在。从古籍的记载可知,石仓园在状元街北面至洪塘的山边之间。

  但是,怎样才能寻访到清中期已“诸迹皆芜”的石仓园遗址呢?

  寻访石仓园

  我寻访石仓园遗址的大方向就在仓山建新镇洪塘社区。一个多月时间,往返十来趟,终于有了收获。

  1.曹学佺老屋

  洪塘新村的“曹学佺闽剧展示馆”右侧有块刻于清道光九年(1849)的“石仓古迹”石碑。石碑记载:“洪塘妙高峰往西为躍狮峰。躍狮峰山左、山右各有一眼佳泉,山左是张经读书处,山右是石仓园曹学佺著书处。”物业颜主任说,这石碑原立在上境的“曹学佺老屋”旁,而洪塘新城九号楼西侧就是上境曹学佺老屋原址。

  “上境曹学佺老屋”,洪塘人又称“戏园子”,1975年改建为“洪塘文化宫”。2011年建设三环快速路洪塘段时动迁。寻访过程中,也有洪塘人直接称“戏园子”为“曹学佺石仓园”。

  2.上境与妙峰山西麓间的大池塘

  访问洪塘新村里的上境老居民,他们回忆说,曹学佺老屋后面有个小池塘,再往后有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几棵巨大的水杉,当地人俗称“八兜臭”,位置约在现在的洪塘新城6号楼后面的兰庭西江月围栏里面。

  福建农林大学林依标博士描写洪塘童趣生活的书籍《采采乡音》中记述:“外婆家附近有两口池塘,靠山的那一口有一百多亩。小的一口与外婆家后门仅隔20米左右,约30亩。……两口池塘都是汇妙峰山、篦梳山的水而成。”林博士在《洪塘春秋》(序)中写道:“记得小时候屋后靠山远处有一个地名叫仓里,位于篦梳山与妙峰山相交之处的大池塘周边。水中有十数株水杉……”

  《洪塘小志》记载,林涵春(侯官洪塘人,康熙间诸生)的《石仓园记》提及:“园踞洪江之麓,四山逥合,有塘数里,环带左右,一石桥跨沼上。古杉数株,挺然耸拔浮水面……”可见,这水杉百年来生生不息,挺立于水中,直至水塘被填消失。

  3.真人庙

  林其蓉,侯官县人,民国时期编纂了《闽江金山志》,并实地去过真人庙、石仓园(遗址)。他说,真人庙在东岐岭,而石仓园就在真人庙附近。林其蓉的《游东岐真人庙诗》写道:“来过东岐岭,春风二月天……石仓园左近,惆怅话前贤。”

  这东岐岭的真人庙在哪里?

  洪塘当地人告诉我,现在的洪塘中心小学就是拆除原真人宫、东岐庙(大王庙)、文昌阁、毓麟宫(临水宫)后兴建的。洪塘中心小学隔墙就是翁正春的状元府了。

  《洪塘小志》记载:“东岐山……洪之诸山皆西向,唯东岐南转……南侧有马山……宫保翁公世居此山麓。”记载与此相符。

  不过,东岐山(郭柏苍记为东岐岭)南侧的马山,现在洪塘人俗称为篦梳山。

  洪塘蓖梳是仓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真人庙西北方是一片岩石山坡,旧时洪塘人都在那里晾晒蓖梳,那山也因此称为篦梳山。

  现在的洪塘中心小学、兰庭西江月南入口处,再往山里面应该就是石仓园旧址了,也就是“仓里”旧地名的由来。

  4.马鞍山(佛楼山)

  曹学佺《石仓诗稿·浮山堂集》有首诗题目为《重阳后一日,同诸子登佛楼山,因到上园有所迟不至,分得二萧韵》。据此,可以看出当年石仓园在山谷的山岭部分叫“上园”。“上园”有路通佛楼山。

  《洪塘小志》记载:“马鞍山,又名佛楼山……岩之下有衕,曰马婆坑,前曰石仓园。”

  《闽江金山志》记载:“马鞍山,岗形中凹而两凸有类马鞍,故名。山下有衕,曰马婆坑,其前为石仓园。”

  两部乡土志记载基本相同。马鞍山,山形似马鞍而得名。山下有条通道叫马婆坑,马婆坑前面是曹学佺的石仓园。

  所以,佛楼山应该是明时的雅称,清中期后当地人普遍以其形状俗称马鞍山。这马鞍山又在哪里,为什么我站在洪塘新城楼顶四下张望,没见到马鞍形山体呢?

  《侯官县乡土志》记载:“洪塘山……其分支有东岐……,东为妙峰山,其稍南者为佛楼山……皆滨江浒。”马鞍山一直从妙峰山延伸至乌龙江。

  据洪塘新村吴信希老伯介绍,洪塘新城南、北区之间新建的真人宫,是马鞍山在江边部分,以前马鞍山从妙峰山延伸下来穿过兰庭西江月地段一直到江边。我仔细观察才发觉,江边这里的兰庭西江月别墅是盖在山坡之上,原来的马鞍山早已基本挖除,要不是吴信希老人介绍指点根本无法察觉到。但从2009年的《福州市影像地图》上,还能依稀看出几分当时的马鞍山遗迹。

  石仓园遗址具体位置

  现在我们看到的,从西往东,由乌龙江边到妙峰山,洪塘依次分布着曹学佺的相关遗迹为,上境“曹学佺老屋”、南园(大池塘)、石仓园。但这还不是石仓园遗址的范围,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认为石仓园应该不是曹学佺在短时间内兴建完成的,是随着曹学佺财力的变化而逐步营造,不断扩大而成的一个山水园林。

  个人以为,石仓园主体应该是在马鞍山(佛楼山)与东岐山(篦梳山)环抱的山谷里。

  曹学佺老屋门前就是洪塘青石古道,属于洪塘古时候最重要的交通道路。

  《洪塘小志》记载:“石仓园,水长里许,山谷环绕之。”《闽江金山志》记载:“石仓园,山谷三面围绕,中有曹能始别业,廻塘古木。”一致记载曹学佺石仓园是在山谷之中。

  如果洪塘上境的曹学佺老屋也属于石仓园,两部乡土志完全没必要将石仓园的地理位置描述在山谷中,直接写在洪塘街上更明白。

  杨湘衍先生在《儒林发展史》中写道:“(石仓园)方圆约有20余亩,依山筑屋,点缀亭榭,引水通桥,莳花种竹。”

  曹学佺老屋与妙峰山之间的“面积一百多亩的大池塘”,显然也不在“方圆约有20余亩,依山筑屋”的石仓园之内。这口“大池塘”是与石仓园山谷口相邻的绝佳景观,应该是曹学佺石仓园诗词中提及的“南池”。

  综上,曹学佺石仓园是在妙峰山西南分支的东岐山(篦梳山)与佛楼山(马鞍山)的山谷间。

  由于位于洪塘小学、兰庭西江月之间的篦梳山,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陆续被挖去填沙滩垫洼地修堤坝,后来开发兰庭西江月和洪塘新城项目,篦梳山大部分山体已被挖除。在卫星图上还可以清晰看出妙峰山被挖掘的山体痕迹。

  因此,经我实地走访调查、核对文史资料后,推断现在石仓园遗址四至为:东,今妙峰山西面山脚的兰庭西江月85栋、170栋之间;南,兰庭西江月南入口处至洪塘新城南区11号楼一线;西,洪塘新城南区6、9号楼前;北,洪塘新城南区3号楼外真人宫至兰庭西江月60栋、170栋一线。

 

作者:闽山悟雨夜 叶诚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