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松风堂前怀李纲

发布时间:2021-02-18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松风堂在仓前山顶古天宁(安)寺近旁,因由两宋之交名宦李纲创建并居住,而闻名于世。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编修的《三山志》,对此已有记载,其卷33“寺观类”记曰:“松风堂,李丞相纲寓居,于方丈东得数楹,与山颠齐,青松千盖,日影不到。榜为松风。”堂在“方丈东”,说明它与天宁万寿禅寺相近。禅寺创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政和二年(1112年)敕改天宁万寿禅寺;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改“广”为“光”。民国《闽侯县志》称:该寺“危庭百级,波光入户,真江南之胜也。”

  乾隆《福建通志》(卷62)“古迹一”所记与《三山志》略同:“松风堂,在府南天宁寺内。宋李纲寓居寺之方丈东,得数楹,青松千盖,与山颠齐,日影不到,榜曰松风。”万历《福州府志》(卷4)“舆地志”四载:“城南之山……自横山而南,渡三桥,为天宁山,有台曰天宁台(俗名盐仓山,又名挂榜山),省会之第一案也。”乾隆《福州府志》(卷5)“山川一”载:“天宁山在时升里,俗名盐仓山,又名挂榜山。有天宁台在光孝寺内(今名双江台)。”民国《闽侯县志》(卷12)载:“(宋)松风堂,在天宁山。李丞相谪居时,寓之。有海月、来薰二亭,又有明极堂。”又载,寺内“旧有《瓯粤铭》,李丞相纲撰”,“有自题诗”。可知李纲居松风堂,常到亭、台眺望,观赏,因此写下许多感怀诗篇。民国郑拔驾称:天安寺建于唐代,为仓前山唯一古刹。又载“寺内有松风堂,为宋丞相李纲读书处,所书松风堂三字,墨迹犹存。”以上记载表明,松风堂为李纲创筑,又因李纲而著名,其保存时间十分长久。

  万历《闽都记》(卷14)“郡南闽县胜迹”光孝寺条载:“李纲谪居,尝寓寺之松风堂。”其“天宁台”条引李纲所作诗两首,其一《题天宁明极堂》:“久客若飞蓬,年年气味同。犹欣容榻地,更得化人宫。郁勃炎蒸极,巍峨栋宇雄。疏林碎摇月,虚馆迥含风。万户轩楹外,三山指顾中。灵潮自朝夕,大舶各西东。怅望关河远,苍茫云海空。余生寄闲旷,任运学庞翁。”诗人赞美山堂中所观福州江山风光之秀丽与堂构建筑之雄伟,联想自身遭遇贬斥,闲旷寓居,空怀报国之志,十分惆怅而无奈。另一首长诗《松风堂》系同韵述怀之作,李纲在诗中抒发自己在松风堂所见、所感、所思,表达自己在暮年希望寻幽选胜、躲避尘嚣,养生以求清欢的心情。这从另一角度表现他对报国无门政治现实的无奈。

  名相始终怀抱爱国忧民情怀,因而受到历代世人的崇敬、景仰和赞颂,他寓居福州所留下的遗迹倍受人们珍视,许多名士都写下游观之后的感怀诗篇。特别是晚清至近代,由于朝廷腐败无能,受列强欺凌,境况无异宋时,爱国志士无不忧心忡忡,常以宋末的时势与朝政作譬,发出忧国伤时的感慨,形于笔墨,质诸歌诗。其中有肄业于鳌峰书院的著名爱国诗人张际亮(1799-1843年)字亨甫,号称“少负气节,有狂名”,其诗尤多感怀伤时之音。著称者如《松风堂怀李忠定公》:“天津桥上鹃啼哀,白雁朱鸟哀西台。江山两宋久销歇,偃月半闲安在哉!闽中留得此堂古,昼夜长松吼风雨。可怜白发老臣心,摩挲龙鳞手种树……”这首长诗,咏史抒怀,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写出李纲忠国爱民的一生,特别是面对强敌,无所畏惧,因主战而获罪受谴,英雄无用。张际亮作为爱国志士,同情李纲,抨击昏君,诛讨权奸,其诗充满崇敬而又痛愤的强烈情感,百年之后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张际亮对李纲由衷的敬佩与怀念,同时也借古人事迹抒发自己的感情,对现实的愤懑心情,以消解胸中块垒。即如《谒李忠定公松风堂(今为南台天宁寺)》:“坐见螺江水乱流,汴梁鼓角通南州。可怜穷海孤臣在,回首中原二圣休。谡谡松风荒寺古,萧萧花石古宫秋。暮年窜迹英雄泪,尽在沧波落日头。”作者借景抒情,所咏仍是对宋朝亡国的悲痛,借助历史教训,将同情与敬佩之情投向英雄李纲。

  长乐著名学者陈庚焕(1757-1820年),年纪长于张际亮,与之同在鳌峰书院肄业,对李纲同样怀有景仰与同情之心,也作有闻钟声而感世事的诗。其《闻天宁寺钟声,感李忠定公遗事》诗:“建炎遗事恨何穷,千古英雄感慨同。静把晓钟支枕听,声声如诉陇西公……”陈庚焕从秋夜闻天宁寺钟声,怀想松风堂内当年李纲的处境与心情,感慨并同情李纲英雄末路的遭遇,表达心中的不平与遗恨。

  张际亮在另一首长诗《李忠定公名印歌》中,忆述靖康之祸,更表达了对李纲的崇敬与思念:“忆昔靖康始遘祸,山东大小名城堕。慷慨登陴誓六师,万骑天骄卷甲坐。”“公之名垂宇宙大,不与山河俱残破。腰悬相印彼何人,忍使半壁南迁播”。张际亮在诗中表达的仍是对李纲无畏强敌,慷慨登陴,战胜凶顽的歌颂,更赞美他为实现中兴大业而连上十疏的爱国赤诚,对其晚年被谪放福州表示强烈的不满与同情,对李纲的勇略与垂名表达钦佩与敬意。

  清闽县进士林苍(1870-1924年),也有《松风堂怀李忠定》长诗,此诗也是从作者瞻拜松风堂,见眼前景物而触发思古幽情,回顾李纲从誓师开府、抗敌上疏,到落职窜逐、流落荒屿草堂,其忠言谠论、远志丰功终受后人崇仰,自己身临松风堂前瞻拜,诸多感慨,故赋诗而颂焉。

  李纲本人在任相职70天后,因力主抗金被斥逐,谪居福州天宁寺。入居松风堂后,即作《松风堂长篇》诗20韵。诗前有序称:“季夏之初,自安国迁南台天宁寺,依南山而北,暑气尤甚。暇望山顶,松林郁然,意必有异,因穴垣凿磴,以造其上。形势坦平,风日清爽,四顾山峦环舍,江潮往来,景物不可模状。月出林表,清光更多,夜久暝寂,殆非尘世。作古诗二十韵,以纪其事,奉呈巽达、元仲。”叙述他入住天宁寺以后,观察到的周边景物以及感受到的气候环境。

  从古代名贤瞻拜松风堂,由松风堂而忆颂李纲的忠国忧时,渴望中兴,誓抗顽敌的精神,表达人们对名相的敬佩与怀念之情。因此,如能在仓前山上松风堂旧址上恢复堂构,树立李纲雕像,展示李纲的生平事迹,无疑是有意义的。林则徐就曾在西湖修复桂斋,建李纲祠,并题联曰:“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自古镇湖山。”说明此举对后人的激励、教育作用将会很大。

  作者:卢美松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