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琉球和福建市舶提举司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明朝谈琉球就不能回避福建市舶提举司和福建市舶府。

  在明朝,福建市舶提举司隶属本省的布政司,是地方行政机构,也是福州与琉球朝贡的主管机构,职能是“掌海外诸蕃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谷之”。但朱棣派遣市舶府太监去督舶后,市舶提举司的职权就彻底被市舶府太监架空了。管理福建市舶提举司的便是福建市舶府太监,《福建市舶提举司志》里详细记载着市舶府太监名字和任职时间。

  明朝中琉朝贡贸易的特点是一切贸易活动都在市舶府和市舶提举司的严格控制下进行。市舶提举司是明朝政府与外国交往的主要职能部门。明朝沿袭前朝制度,市舶提举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负责人称作提举,一般由按察使或盐课提举司提举兼任。为了打击走私贸易,市舶提举司甚至有调动军队的权力。简言之,市舶机构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加国际贸易进出口公司。

  琉球和福建市舶提举司有什么关系呢?琉球向中国朝贡时,最早走的路线是到福建。明初,福建市舶提举司设在泉州,是为琉球国进贡专设。即使如此,琉球贡船到了福建,也要先把方物送到福州河口的交盘厅检验,库房储存,再去泉州住宿。琉球贡使在泉州、福州两边跑,十分辛苦。

  成化十年(1474),福建市舶提举司提举武全在福州澳桥购买土地,福建市舶提举司正式从泉州迁到福州,并废止泉州的来远驿。泉州的福建市舶提举司从北宋到明初,历时380余年的使命至此结束。地理、人文、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促成福建市舶提举司迁到福州,福州自此专司对琉球贸易事宜,标志着福州港取代了泉州港“朝贡贸易”的地位。

  福建市舶提举司由于专门为对口琉球而设,明政府又特别优待琉球,因此地位比宋元时高了许多,几乎是代表国家处理外交、朝贡关系的外交机构。福州的福建市舶提举司,其规模也比在泉州时大了数倍。市舶提举司的官员专人专职,除了处理朝贡事务外,还专营盐、铁、酒、茶等事务。为了达到“宣德化而柔远人”的目的,福建市舶提举司的地点选择十分重要。福建地方官员考察了一番后认为,根据当时当地的港口情况,方便海关管理的地方应该选择在城门外。

  《福建市舶提举司志》记载:“国初市舶置司于泉州后改于省城司署在布政司西南乌石山北,乃旧都指挥王胜宅第改建。”

  乌石山北,东起澳门路,西至道山路水玉巷,北起玉山涧巷,南抵营房里。这座建筑原为福建总部都督备倭署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王胜的旧宅。用他的旧宅作为福建市舶提举司官署非常合适,一是便于管理督察和办公,二是这座司令员的宅邸规模够宏伟壮观,共有廨(官署)、院、阁、室七十余间。

  弘治十一年(1498)的举人武全担任福建市舶提举司提举,在王胜的旧宅设福建市舶提举司。弘治十五年(1502),市舶府太监刘广来专门督舶,看到福建市舶提举司衙署破败的样子,就筹措资金重建。新修好的福建市舶提举司衙署共有屋七十多间,于弘治十五年九月十五日动工,十二月竣工。提举司提举武全交代副提举杭济刻碑记录重修福建市舶提举司衙署的事。

  福建市舶提举司使用到何时呢?大概嘉靖初,东南沿海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快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了中琉之间的贸易。市舶提举司的税收受到影响,到后来甚至入不敷出,无力开支办公经费,门庭日渐冷落。万历八年(1580)撤销了市舶提举司机构,这栋建筑也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作者:孟丰敏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