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民俗风情

福州荔枝诗话

发布时间:2023-08-04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一

  唐宋以来,随着闽越、岭南的开发,以及南北流通的渐为便捷,荔枝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吟咏荔枝的诗作也多了起来,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皆有佳句。而较早集中笔墨描写福州荔枝的,是晚唐的韩偓。韩偓有《荔枝》诗三首:

  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唯教进荔枝。

  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封开玉笼鸡冠湿,叶衬金盘鹤顶鲜。

  想得佳人微启齿,翠钗先取一双悬。

  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韩偓本人给这三首荔枝诗写下了题注:“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丙寅年是906年。这三首诗几乎每一句都在赞美荔枝,第一首写到古人的喜爱,第二首写到佳人食荔枝的神态,第三首写到荔枝的形美味美,充满了韩偓倾注于荔枝的热情和才华。

  二

  福州是水果之乡,历来盛产荔枝。1059年,蔡襄还在泉州知州任上,就在《荔枝谱》中写道:“福州种植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城中越山,当州署之北,郁为林麓。暑雨初霁,晚日照耀,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非名画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观览之胜,无与为比。”任泉州知州之前,蔡襄曾两次“知福州”,第一次是宋仁宗庆历年间,任职时间为1045年至1047年,第二次是嘉祐年间,任职时间为1056年至1058年。他是莆田人,对闽地的荔枝是很了解的。他曾在《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诗中写道:

  绛衣仙子过中元,别叶空枝去不还。

  应是天人知忆念,再生朱实慰衰颜。

  曾巩也曾到福州担任知州(1077年农历八月到任,次年九月离任),曾写下《荔枝四首》组诗,对闽越荔枝的色鲜肉润、甘甜可口,不吝赞美:

  其一

  剖见隋珠醉眼开,丹砂缘手落尘埃。

  谁能有力如黄犊,摘尽繁星始下来。

  其二

  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

  千门万户谁曾得,只有昭阳第一人。

  其三

  绛縠囊收白露团,未曾封植向长安。

  昭阳殿里才闻得,已道佳人不耐寒。

  其四

  金钗双拜玉纤纤,星宿光芒动宝奁。

  解笑诗人夸博物,只知红颗味酸甜。

  其诗后自注云:“白乐天咏荔枝诗云‘津液甘酸如醴酪’,杜工部诗云‘红颗酸甜只自知’,此皆知巴蜀荔枝而已,不知闽越荔枝不酸也。”

  曾巩《荔枝四首》从荔枝的采摘、剖开、去壳写起,再写荔枝“绛纱”包裹、“玉润冰清”的内外观感,以及荔枝“不耐寒”的南国习性,最后写到荔枝甜美的口感,顺便调侃一下不知闽越荔枝不酸的诗人们。

  1078年,荔枝成熟的季节,曾巩亲自筹办贡荔枝事宜,并作《福州拟贡荔枝状并〈荔枝录〉》。《福州拟贡荔枝状并〈荔枝录〉》全文也就一千多字,前半部分是《福州拟贡荔枝状》,文中说到:“荔枝于百果为殊绝,产闽粤者,比巴蜀南海又为殊绝……故闽粤荔枝食天下,其余被于四夷。而其尤殊绝者,闽人著其名至三十余种。然生荔枝留五七日辄坏,故虽岁贡,皆干而致之……”

  《福州拟贡荔枝状并〈荔枝录〉》后半部分是《荔枝录》,《荔枝录》记录的荔枝品名,有陈紫、江绿、方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公荔枝、蓝家红、周家红、何家红、法石白、绿核、圆丁香、虎皮、牛心、玳瑁红、琉黄、朱柿、蒲桃荔枝、蚶壳、龙牙、水荔枝、密荔枝、丁香荔枝、大丁香、双髻小荔枝、真珠荔枝、十八娘荔枝、将军荔枝、钗头颗荔枝、粉红荔枝、中元红、火山荔枝等。“荔枝三十四种,或言姓氏,或言州郡,或皆识其所出,或不言姓氏州郡,则福、泉、漳州、兴化军盖皆有也。一品红,言于荔枝为极品也,出近岁,在福州州宅堂前。状元红,言于荔枝为第一,出近岁,在福州报国院。”对于其中的十八娘荔枝为什么叫“十八娘”,《荔枝录》是这样说的:“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女冢在福州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木。或云谓物之美少者为十八娘,闽人语。”

  三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六月,退居福州的李纲在《自天宁迁居城东报国寺》诗中写道:

  多病维摩只一床,徙居又复借僧房。

  荷花欲吐乍舒叶,荔子未丹先有香。

  皓月解寻朱户入,南风偏傍北窗凉。

  吾年半百行休矣,万事悠悠皆可忘。

  荷花欲吐乍舒叶,荔子未丹先有香。身心一旦松弛下来,对环境的美便特别敏感,此时的李纲,万事悠悠皆可忘。

  李纲的身边曾经有一名得力助手,名叫张元幹,是福州永泰人。张元幹出身官宦之家,年少即有壮志,李纲守东京时,他在李纲的行营做属官,率众拒敌,浴血奋战。后来李纲受排挤被免职,张元幹也因此获罪。张元幹曾经写下两首荔枝词:

  《诉衷情·荔支》

  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对客呼为红蕊,此兴已偏浓。

  嗟白首,抗尘容。费牢笼。星毬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

  《采桑子·和秦楚材使君荔支词》

  华堂清暑榕阴重,梦里江寒。火齐星繁。兴在冰壶玉井栏。

  风枝露叶谁新采?欲饱防悭。遗恨空盘。留取香红满地看。

  前一首从“儿时”写到“白首”,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后一首写到“欲饱防悭”“遗恨空盘”,不仅喜爱,还富有情趣。

  陆游晚年在《道院杂兴》组诗中曾追忆印象中的福州荔枝:“北岭空思擘晚红。”并自注曰:“北岭在福州。予少时与友人朱景参会岭下僧舍,时秋晚,荔子独晚红在。”朱景参即朱孝闻,是陆游任宁德主簿时的同事(县尉)和好友,在陆游任职福州时曾到北岭与陆游相会。

  关于福州的荔枝,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余深罢相,居福州,第中有荔枝,初,实绝大而美,名曰“亮功红”。“亮功”者,深家御书阁名也。靖康中,深谪建昌军。既行,荔枝不复实。明年,深归,荔枝复如故。乃知世间富贵人皆有阴相之者。

  余深是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与蔡京结交,官至太宰(副宰相)。余深罢相后,居福州,他住过的那条巷子后来就叫余府巷,在西湖之南、今通湖路旁。陆游记载的余府荔枝,所谓某年“不复实”、第二年“复如故”,大概是荔枝结果的“大小年”现象,逢“小年”,荔枝会减产或失收。把这种现象与人间富贵联系起来,或许有调侃意味,人家有富贵相,连荔枝结果都这么“配合”。

  四

  明代福州诗人徐熥,曾一口气写下五首荔枝词(见林葆恒辑《闽词征》):

  《浪淘沙令·荔枝》

  其一

  高树锦蒸霞。朱实清华。一丸寒玉裹红纱。万颗累累闽海上,不数三巴。

  西域枉乘槎。马乳休夸。剖开琼液碎丹砂。异品即今谁第一,犹说江家。

  其二

  丹实满林馣。耀日红酣。由来佳品压江南。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

  沁齿有馀甘。玉液中涵。钗头一朵美人簪。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

  其三

  树树火连空。绿叶芃芃。朱颜妖丽玉肌丰。传说琅琊王少女,十八娘红。

  分摘满筠笼。锦绣成丛。半林香气度微风。却笑杜陵诗句好,只忆泸戎。

  其四

  驿骑走红尘。一笑华清。炎方何用献朱樱。天宝梨园新度曲,小部音声。

  鼙鼓动西京。妃子心惊。梨花魂断不胜情。翠袖红缯俱是梦,水绿山青。

  其五

  十里锦云乡。傅粉凝妆。红裙争看绿衣郎。黑叶梢头朱柿小,玳瑁丁香。

  延寿品非常。尤胜陈江。绣鞋一种记闽娘。风送瑞堂香百步,结绿硫黄。

  徐熥这五首荔枝词,通篇不见“荔枝”字眼,却几乎句句写荔枝,包括荔枝的形态、口味、名品以及荔枝所寄寓的情调。那时候福州一群诗词达人,包括徐熥、谢肇淛等,经常在一起雅集唱和,荔枝成熟季节,免不了搞个啖荔诗会之类的雅集,徐熥这五首词,有可能是啖荔诗会的作品。

  徐熥的好友谢肇淛(长乐江田人,移居福州),在一首写荔枝的短诗《凤凰岗》中这样写道:

  橘园洲上露如霜,江树江烟望渺茫。

  布谷声声春雨后,荔枝十里凤凰岗。

  凤凰岗:福州南台岛有凤凰岗(又作“凤凰冈”),今属福州建新镇的村落,位于金山一带,过去有凤岗里三十六宅,沿闽江种满荔枝、龙眼、柑橘等果树,是花果之乡。

  这首《凤凰岗》写得晓畅易懂,一句“荔枝十里凤凰岗”,反映了福州种植荔枝的盛况,富有田园气息,引人想往。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福州荔枝大熟,枝头挂满绛囊,夕阳照耀之下,红遍数十里间,远望如红云。徐兴公、谢肇淛等人乃结“红云社”,又称“餐荔会”,诗酒唱和,品荔为乐,徐兴公作《红云社约》,谢肇淛作《餐荔约》。

  《红云社约》云:

  《清异录》云“刘鋹每年于荔支熟时设红云宴”。余恒想其风致。

  吾闽荔子甲于岭南、巴蜀,今岁雨暘时若,荔子花头甚繁,树梢结果累累欲红,自夏至以及中秋,随早晚有佳品。今约诸君作餐荔支会,善啖者许入,不喜食者请毋相溷,先定胜地、名品以告同志:

  ……

  会只七八人,太多则语喧。荔约二千颗,太少则不饱。会设清酒、白饭、苦茗及肴核数器而已。不得沉湎滥觞,混淆肠胃。每会必觅清凉之地,分题赋诗,尽一日之游,愿同志者守之。

  万历戊申夏至前十日,徐兴公题。

  《餐荔约》云:

  余自壬辰离闽,丙午始返,十有五年未获啖故园荔子,每一思之,常津津齿咽间也。迨丁未夏,无荔,卽有一二,仅慰足音,未能果腹。越岁戊申,荔始大有年,而社中诸子鳞次比集,因思晋安此品甲于宇内,幸而生长其地,又幸而十七载始逢其熟也。河清难俟,发且种种,明年之马首北矣,可虚此日月乎。于是社中诸子唱为“餐荔会”,而不佞复条所未尽者如左,以与同志者共守焉:

  ……

  读到《红云社约》和《餐荔约》,不由得让人感叹,在福州,在明代,品尝荔枝原来曾经是如此雅事!其情趣不亚于西方之“沙龙”。而且,他们早就互称“同志”了。

  如今的福州,每当荔枝成熟的季节,依然有一些食客或雅士,组团品荔,雅聚吟诗。西禅寺的啖荔诗会,便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项。

 

危砖黄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