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民俗风情

闽台传统祈福纳祥文化的主要内涵(上)

发布时间:2023-02-1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历史上中原人民五次入闽。明清后,福建人民或迁台或下南洋,在长期的迁徙到定居过程中,面临着气候、地理、社会、制度的挑战,在多族群融合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祈福穰灾的人生习俗、节庆风俗、生产生活习俗,在村落营造、传统建筑、方言艺文、社会交往及至地名命名等方面都沉淀了大量吉祥文化因子。

  岁时节庆民俗

  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凌晨,福州人有祈年开天门的习俗,这天忌扫地、忌动刀、忌倒垃圾。台湾除夕守岁还有“跳火盆”的习俗。初一出门访亲寻友,都说吉利话。解放前,福州女性疍民还会在正月初二至初四沿街讨米齐,唱贺年诗恭祝主人添丁发财、吉祥如意。挂桃符、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同时,诸如祝福、祈福、赐福、请福、接福、纳福、摸福等各种仪式和活动也传承至今,成为包括闽台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符号。《梁元帝旨要》载:“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所以闽台有初九拜天公之俗。闽台上元节还有乞龟的习俗。龟以其长寿、灵性而被当作福、禄、寿、喜、财的吉祥象征,受到尊崇。因此,闽台民众也喜欢用龟粿做为祭品供奉神明,祈盼驱厄补运、降福进财。

  福州有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疼外甥;送来红红灯,吉利又添丁。”送花灯多送小桔灯、莲花灯、关刀灯,也就是送上一份“多子多孙多福”的祝福。当年嫁女,娘家一定得送灯。在元宵节前,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亲家舅扛着蔗,去姐姐家送花灯。送灯时,亲家舅挑一对甘蔗(“姐”“早”的谐音)作扁担,甘蔗上挂着送子观音灯、竹箂(lái),箂里装着豆方(寓意做官)、蛎(寓意生弟)、福橘(寓意吉利)、蒜头(寓意子孙满堂)。元宵民间还有摆鳌山的习俗。宋人诗云:“春灯艳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

  早在隋唐时期,宫庭娱乐和京城灯会就已受到西域粟特人传播的佛教燃灯信俗的影响,上元燃灯观灯始具有祈福的内涵。莆田黄石江东村从正月初三日即开始搭万斤桔塔祭拜梅妃,每座桔塔分别代表江东村每个里社,塔尖贴上“三春”图案,寓意迎春纳福,吉祥如意。正月初八,村民们开始拆桔塔,一个不落地送桔“吉”到村内各家各户。福清市新厝硋灶的正月十二上元习俗,例供桔蔗塔或供桌上摆放供品,排列出“上元请福”“添丁进财”等吉祥语图案,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燃起篝火,举行“弄五兽”民俗活动,通宵达旦、逐家挨户去进行“福(伏)厝献瑞”。石竹山“接春”仪式的习俗由祈梦、接春王、九仙信仰组成,要举行“燔柴迎春”“装接春金斗”“禳太岁道场”“追春”等民俗活动,保佑本命年信众一年顺遂、吉祥如意。

  闽台元宵节的走百病习俗,起源于人们相信桥梁具有神奇的生殖力。妇女走三桥,可以获得由不孕到怀孕的转运(孕)感应。而“偷青”习俗,人们会特别注意被偷的人家是否是多子多孙的吉祥之家,通过青菜或者瓜果被认为可以传递福气。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咸丰年间,福州的七夕“乞巧”演变为分食蚕豆的“结缘节”了。送蚕豆成了向邻里表示友好、送福的一种象征。

  闽台中秋节除了祈祝阖家团圆无缺、姻缘一线牵等美好寓意外,还有听香、博饼等讨彩纳吉习俗。听香卜是古代占卜法之一,聊以慰藉思亲之心。而博饼习俗不仅有很强的科举文化内涵,更蕴含百姓对祈盼团圆、拼博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

  人生礼俗中的福文化

  在福州永泰的一些乡下,有“庆三旦"的习俗,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就是指分娩三天,定为“三朝洗儿”。“洗三旦”被认为是可以洗去“前世”带来的晦气,使今生平安吉利。小孩满月时,则办弥月酒,外婆送上刻有“长命百岁”、绕以蝙蝠和寿桃吉祥图案的长命锁、手脚镯等给小孩,意在保佑长命、无灾无难。在泉州地区,外婆家必给婴儿送上“红龟粿”作为贺礼,祝愿孩子健康、平安。四个月、满周岁、十六岁成丁时,都有类似习俗。旧时,还有故意认贫困邻里为小孩“契父””契母”的风俗,希望分享福根,让小孩健康成长;周岁时外婆送的虎耳帽和披风也有辟邪、吉庆、长寿之意。在闽东临水夫人信俗的灿斗礼和过关仪式中,也有类似的锁形吉祥物。

  闽台婚庆习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吉祥文化,如婚配忌相差六岁,认为有六冲;还崇尚偶数,认为偶数成双成对,圆满和谐,单数是孤单不完整的。因此,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都是要双数的,聘礼的写法体现语言文字吉祥:如手镯写“金镯成双”,红烛写“喜烛双辉”,桔饼写成“吉祥如意”,面线写成“恩爱绵长”。女方在准备的嫁妆中少不了礼饼、礼茶、蜜料、茶点、日常用品。男方在迎亲前也要择日安床,请一两个属龙的小孩在床上滚床,寓意祈盼生龙子龙孙,并将枣子、花生、核桃、莲子、瓜子作为新房陈设果品,以求“五子登科”。婚礼时,福州地区近来盛行喜娘,即伴房嬷,其实江南也有此俗。而漳州称送嫁婆,送嫁婆要为新人搛菜,婚宴上的十二道席菜都要说些吉利话。厦泉风俗大体相当。婚礼后,女儿偕新郎首次回娘家省亲,娘家会送上插有石榴花的甜糯米饭、一对贴有红纸的甘蔗,寓意多子多孙、甜蜜幸福。回到婆家,要把甘蔗搁在婚床上,或置于门后,寓意“有头有尾、百年好合”。

  先秦《韩非子》曰:“金贵富贵之谓福。”民间也有“五福之中寿为先”的说法。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已有了燃灯续命延寿的信俗,民间常用典故“华封三祝”祝愿人“多寿多福多子孙”,而在福建地区有给老人做寿祝愿长寿的习俗。做寿老人(50岁以上,双亲不健在的)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寿龟、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耆英望重”“天赐遐龄”,送女子则用“眉寿颜堂“”蓬岛春蔼“”寿域开祥“”北堂萱茂“”筠柏长春”等。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语。另外,闽台还有本命人系红布腰带避邪消灾的习俗。

  日常生产生活中吉祥习俗

  立春时节鞭春牛习俗和夏至前后闽清金沙乡举行“游田了”活动,都体现了官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在渔业生产方面,闽东三沙一带渔船年前回港后都要披红挂彩。除“令旗”外,渔船的每个重要部位都要装饰,特别是船头要贴“福”,水仙门要插一系红线的树枝辟邪。在商俗上,闽台民间有“做牙”的风俗,又称“做福”“牙祭”,各商铺竞备性醴祭拜福德正神土地公。祭神,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周易·噬?》的象辞说“:夫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民之所以仰观乎君上者,为其能食我也。”在日常生活中,闽台有很多富有吉祥寓意的食俗。如福州方言“鸭蛋”谐音为“压乱”,有祈福平安的寓意。吃线面(长寿面)要泡双蛋,衍生出送蛋风俗。嫁姑娘送面蛋,生儿子报喜送红蛋。在福州,新生儿的满月酒,家中的节日宴席,产妇的月子餐,丧礼上逝者的“最后一餐”,都要吃线面,有着长命的寓意,也有寻根不忘本的味道。在闽南和台湾,萝卜闽南话叫“菜头”,谐音“彩头”,丸子——团团圆圆,长年菜——韭菜、菠菜、芥菜等叶子长的菜,意指“平安长寿”。血蚶壳曾为古代钱币,吃血蚶寓意来年发财,年年金银满室;吃剩的蚶壳洗净后,扔到床底门后,寓意“存钱”。年糕则与福州一样,即步步高升之意。吃米时表示时来运转,冬至要搓米时。福桔又名红桔,是福寿吉祥的象征,婚宴喜庆,逢年过节,成为陈列点缀、尝食馈赠的佳果。而经典闽菜佛跳墙又名“福寿全”。在闽北,淳朴的将乐人喝擂茶时,也会用猜拳来增添热闹的气氛。猜拳行令前,双方拱手作揖表示礼节,说“满堂福”以示起拳。热情的主人给客人添茶时,会说“添福添喜”之类的吉利话。

  服装上装饰图案的包括了延年益寿、富贵长久、加官进爵、多子多福、趋吉护生五个方面主题福文化,闽台民间与其他地方一样,也普遍崇尚红色服装。许多刺绣图案的手工过程,浸染了农村妇女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生活的热爱。

  在休闲方面,在闽台特别是福州,泡温泉被认为是很有福气的生活享受。宋代福州已有“内汤”地名,明代城东温泉坊(今汤井巷)已经为大众所享用。清乾嘉时期经学家陈寿棋送给福龙泉澡堂的一幅嵌字联“非福人不能来福地,有龙脉才会有龙泉”,说的是福地与福人、金汤与龙脉的关系,表明人生的福报乐享应是有象征的事物的。

  村落营造建筑中的福文化

  闽台传统村落在营造上十分注重风水,祈求吉祥,常常在村落溪水出口处建庙阁楼、造桥,供奉神明,让神明来镇压煞气,保佑村落平安太平,同时营造“风水林”来聚气。如屏南、永泰等地就认为流水会带走一个地方的吉祥之气,而桥、阁能锁水,使风水变好,并能为村落聚财。

  随着福文化的广泛流传,福建民间传统艺术领域也出现许多与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元素。尤以明清至近代闽台民间各类木雕、石雕、传统装饰艺术领域展现的各种祈福题材图案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王庆台教授在其专著《四点金》中,将装饰图案的题材分为四大类:花鸟、人物、走兽、集瑞。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各类题材的雕刻装饰都包含了特定的吉祥寓意,代表了福文化的重要方面。如仓山龙瑞寺唐代基座石雕刻有挂印封(蜜蜂)猴(侯)、花荣枝茂、鲤跳龙门、荣华富贵、龟鹤同寿、椿萱双禄等吉祥组图。梁厝梁氏祠堂门口的用酒瓶拼成的背驮三戟的大象寓意“太平有象、连升三级”,象征“官禄顺利”的吉祥寓意。

  闽台民间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通过象征、借喻、谐音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各种五福吉利的寓意。如利用谐音的,几个武士手持“旗、球、戟、磬”,其谐音即是“祈求吉庆”。白菜,音通“百财”,寓意为福聚百财。在吉祥图案中,利用象征方法的也很多。比如,松树和仙鹤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夫妻。这些吉祥图案和吉语字纹,广泛呈现在门框上楣、门簪、门窗、牌堵、柱础、撑拱、垂拱、美人靠等建筑构件上,也在房子的附属物屏风、照壁、抱鼓石等处,或石雕、或木雕或彩绘或灰塑等各种材质以各种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此外,在剪纸、漆艺、年画等及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盘、馔盒、果盘、茶盘、筷笼、铜镜中也都有广泛运用。这些传统祈福图案,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表达了使用者对生命生活的内在情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闽台福文化的历史面貌和丰富内涵。

  新春对联本就是辟邪纳吉的产物。闽台楹联富含吉祥福文化,如福州三坊七巷郭柏荫故居内有联“入琼林玉树中皆宝;有仁心慈德者为祥”,此联是郭柏荫手书。陈季良故居内有一洋楼名“退思处”,两旁一副对联是“竹里静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蓝建枢故居内有联:“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欢喜长乐永康。”

  表现体的具体含义表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