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7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这座宋代神童墓坐落于福州市高新区南屿镇双龙村汤泉山南麓,坐南朝北,临沂水河而建。墓所处地形被勘舆先生称为“飞鹅饮水”的风水穴地。该墓为尚干林氏十一世祖、宋进士神童禹臣公夫妇合葬墓,始建于宋淳熙十六年(1189),系其孝男林津龙所造,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墓历经几次大修,现存为石砼混构,平面呈“风”字形,三埕三摆手,面阔18米,纵深23米,占地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墓碑系明代重修时所造,花岗石雕凿而成,呈“状元帽”形状,高1.26米,宽3.22米,厚0.07米;中镶嵌青石碑,系明天顺丁丑年(1457)所立,中刻“方山林神童公之墓”楷书八字,字径0.05米;上下款依稀可辨“宋淳熙己酉孝宗十六年孝男尚书干官造”“明天顺丁丑远孙煊、喣、熙重修”楷书铭文,字径0.02米。前埕正中又立一花岗岩墓碑,方首,高1.77米,宽0.63米,厚0.02米,碑额两侧阴刻“尚”“幹”二字,中直刻“宋进士神童林公墓”楷书八字,字径0.18米,该碑为清代重修时所立。墓西侧摆手内还嵌有1996年、2000年重修碑及2010年尚干林氏祠堂管委会所立的“重修君得公墓记”碑。
林禹臣,字君得,十三岁中宋绍定二年(1229)己丑神童科进士。民国《陶江林氏族谱》亦有详细记载:“祖禹臣,字君得,乃十一世祖,传梅公之长子也。继室黄氏太孺人,生男二:长津龙,宋宝祐癸丑科(1253)殿试登姚勉榜,赐进士第,授迪功郎,尚书干官;次继美,字若韶。公妣合葬龙湖汤泉山,名‘飞鹅饮水’。其墓坐丁向癸,碑刻‘方山林神童公之墓’八字。至明天顺丁丑,修理左书‘宋淳熙己酉孝宗十六年孝男尚书干官造’,右书‘天顺丁丑远孙煊、喣、熙重修’。顾其地异县,远涉有莫能得者,乃求婚于龙湖郑氏,始叶龟谋,遂成兆域。子孙之有今日者,固赖于是,抑亦世德之深长,适此地相辐辏者也。自公始有遗像摹写于册后之。子孙始得见公之仪容云。”
《陶江林氏族谱》中还辑录有禹臣公《挽青舖方氏友》诗二首,云:“道学殊羞诡遇禽,春秋方富宦情轻。介如石壁千寻立,耿若冰壶一叚清。成趣香山唐白椽,行吟栗里晋渊明。一炊未熟分今古,长使诗人恨老成”“旌旂曾感尧夫梦,神观超然易箦时。尚记话言犹在耳,了无毫发及於私。云埋旧宅人何在,风逗高铃听转悲。四老图中存者半,浮生驹隙叹如驰。”
尚干林氏,世居济南,系汉谏议大夫林希旦之后裔。唐朝末年,始祖林穆为避黄巢之乱,举家迁居河南光州固始。光启元年(885),林穆随王审知入闽,屡建功绩。梁开平四年(910),王审知晋位闽王后,乃以林穆为左朝奉大夫。同年,王审知为了答谢麾下诸将多年来的誓死追随,遂命“从己诸姓,各择桑梓为裕后计”。林穆见枕峰川原丰腴,景色秀丽,遂在此建立宅院,举家居住,称其地为归义里。林穆迁居枕峰后,世代簪缨,人才济济。十二世裔林禹臣、林壮行兄弟二人皆登科甲,双璧联辉;十三世裔林津龙,为宋宝祐元年(1253)癸丑进士,与其父禹臣皆中进士,一时成为佳话。尚干林氏英才辈出,有“十八状元三拜相,四千举子五封侯”之美誉。迄至近代,有为民请战、递送“万人折”的清代武探花林培基,有面对军阀屠刀,铁骨铮铮,英勇就义的二七烈士林祥谦,还有辛亥革命元老、“功在抗日”的民国国府主席林森等。
福州地区现存宋代神童墓凤毛麟角,林禹臣神童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宋代名人及古代科举制度、埋葬方式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曾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