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民俗风情

福州的会馆文化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福州作为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文风鼎盛。而自从鸦片战争后,福州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来,商贸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繁荣,会馆文化也随之迅速兴起。

  (一)

  会馆,又有会所之别称。它是同行业的商人在外地组织的团体机构所在地。有资料显示,福州自明清以来,有60多座会馆,主要分布于今鼓楼、台江与仓山等地。外省人在福州设立的会馆有:广东、两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江苏、四川、甘肃、台湾、奉直、山陕、浙绍、蜀滇黔、江西南城、江西昭武、江浙、江西昭南会等会馆。在这众多会馆中,与我省周边地方最邻近的省份在福州设立的会馆数量最多。其中江西省4个、广东省2个、浙江省5个,说明这三个省与福州商贸往来关系密切。它们有的除了代表省一级的商贸团体外,有的还代表某一个市级的。如浙绍会馆,即浙江绍兴人组织的会馆;江西南城会馆,即江西省南城县商帮组织的会馆。

  有的会馆名称也很特别,除了省、市名外,还有别称,如安澜会馆,位于仓山区仓前路 250号,当地老百姓称“上北馆”,即浙江会馆的别称。从这个别称,可以发现浙江商人来福州古时是坐船从北南下的,所以福州人称他们为“上北”,而坐船经海路要历尽风暴、狂浪、触礁等危险,所以浙江人希望一路上能风平浪静行驶,平安到达福州,所以他们在福州仓山临江岸上建的这座会馆便取名为“安澜会馆”。这座建于清代的会馆,一百多年来保存十分完好,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省由于离福州较远,便由几个省联合起来在福州共同集资建一座会馆。如位于今鼓楼区华林坊的蜀滇黔会馆,便是由四川(蜀)、云南(滇)、贵州(黔)三省共同合建的;位于鼓楼区右井巷22号的两广会馆,则是由广东、广西两省共建的;位于鼓楼区玄坛河尾的山陕会馆,则是由山西与陕西两省合建的。

  有的会馆名称是依据古称的,如位于鼓楼区道山路的“奉直会馆”。“奉”指“奉天省”,在今东北的辽宁省;而“直”指“直隶省”,意为“直接隶属于京都北京”的大部分河北省。还有位于鼓楼区道山路白水井78号的“八旗会馆”,则是清朝满族人建立的会馆。除了外省在福州建立的会馆,本省各地在福州设立的会馆更为普遍。如闽西地区有武平会馆、连城会馆、汀州会馆等;闽北地区有泰宁会馆、浦城会馆、尤溪会馆、延平会馆、建宁会馆、建邵会馆等;闽东地区有周宁会馆、福鼎会馆、福安会馆、霞浦会馆、寿宁会馆、宁德会馆等;闽南地区有永德会馆、绥安会馆、泉美会馆等;福州地区有三山会馆、永福会馆、玉融会馆、古田会馆、梅城会馆等。

  在以上的各县会馆中,最多的是用县的别称来命名会馆。如三山会馆,即福州会馆,因宋代时福州城里有“屏山、于山、乌山”三山而得名。永福会馆即永泰会馆,宋代时始名永福县,后因广西也有一个永福县,为避免重复便于1914年改永福为永泰:但永福会馆建于1914年之前的清代,故仍用旧名。玉融会馆即福清会馆,因福清境内有座玉融山,便别称“玉融”。梅城会馆即闽清会馆,因宋代闽清县内梅溪两岸种梅花而得名“梅城”。此外,闽南的永德会馆是永泰县与德化县的合称,兴安会馆即兴化(今莆田、仙游)会馆的别称。

  各地会馆的建筑风格、式样、结构、布局大体相似。前后左右都是砖砌的白灰黑瓦马鞍型围墙。前面有三个门,左右是仪门,正中是大门。大门前是广场,门前耸立石狮。大门内是活动戏台,两边是酒楼、边厢;正中是天井,上有正厅,两边有厢房,后有厨房、杂物间等。

  会馆内部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柱雕刻、柱础,圆形木柱象征“天圆”,石雕四方形柱础象征“地方”,合称“天圆地方”。酒楼(看台)四周往往刻有“二十四孝图案”,窗棂镂空,还有楹联、匾额、戏台藻井等。位于仓山区太平街21号的广东会馆,始建于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民国二年(1912年)4月20日、21日孙中山先生到福州活动,他在台江码头登岸后,即前往广东会馆下榻,并接见黄花岗烈士陈更新夫人,予以优恤。同时与福建同盟会会员合影,更挥笔题写“戮力同心”四字,后制成金字红底横匾悬挂正厅。这是孙中山先生在福州留下的珍贵墨宝。

  由于福州的许多会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所以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省、市有关部门的修复,已被列为“文保单位”的有古田会馆、广东会馆、石塔会馆、八旗会馆、汀州会馆、安澜会馆、建宁会馆文昌阁等。

  (二)

  会馆是一个集商贸、仓储、信息、联谊、文化交流等多功能的场所。其一,许多外省的土特产品,诸如四川的药材、苏杭的绸布、宁波草席、广东的洋货等,往往多运到在福州的各自会馆里储存,然后由经商者、中介人联系把货物批转到商行或牙行里,再转售给零售店铺。其二,许多旅居福州的外地人,往往都以会馆作为老乡聚会联络事务与乡谊的场所,每年定期举办宴会,叙叙乡情。其三,许多会馆古代还为从各县来福州参加乡试(考举人)的秀才,提供食宿。穷秀才还会得到会馆的赞助旅费。其四,许多会馆都有供奉各自信仰的神佛。如有海上或江河地带运输货物的会馆,多供奉妈祖,以求风平浪静,一路顺风。如果是北方运货来福州的会馆,则多供奉财神爷赵公元帅或关公。每遇神诞,往往举行祭祀活动。其五,会馆内往往建有戏台,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会馆里居住有流动人员或固定人员,他们都是外地人,时间一长,便会思乡怀亲。为了消除在异地的寂寞,会馆每年往往会从老家请戏班来福州会馆里演出,以传乡音、慰乡愁。如广东会馆演潮剧,江西会馆演弋阳戏,安徽会馆演微戏,湖南会馆演祁剧等。有的会馆由于受经济实力、住宿条件的局限,请不起几十人的剧团来福州演出,于是商人便从老家带几个演员来福州,在会馆里唱堂会,演折子戏或演唱娱乐,以解乡愁。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3月,日本青山大学教授中条忍专程来福州仓山的广东会馆,了解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会馆活动的情况,以及会馆的戏台当年演的戏是什么剧种。笔者告诉他演出的是潮剧。孙中山是广东人,潮剧是他的家乡戏。我省闽南与广东潮州毗邻的几个县,如诏安、云霄、东山、漳浦、平和等都流行广东的潮剧,并成立有专业剧团。所以,会馆里的戏台也成了闽广两省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