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福州旅游

孔源传说散记

发布时间:2023-09-01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闽侯白沙,这片由闽江滋润出的地方,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其内缀着“汶溪”“井下”“孔源”“溪头”“大目溪”等村落,有的以水韵绵长的溪流命名,有的以与水貌或水状有关的地理形貌的细节来命名,皆蕴含着丰沛的水意。白沙孔源村的涌水之“孔”已难以考究,但穿村而过的井下溪、东溪与村中的孔源溪共同组成“三溪图”,润泽出一个具有舒缓、沉静气质的村落。这座被溪流包裹的村落流传着许多传说,散落在以水为线的流域之地,附着在山脉、溪潭、古庙等地理景观之上,产生了水域异物、异人异象的故事。这些既有地理真实的影响,又有主观创作,自然与人文呼应,地理与文学交错,书写着人文地记的奇异与趣味。

  龟蛇锁村口

  与其他溪水不同,孔源溪特立独行,自东向西流淌,最后从村西的蛇山与龟山之间突围而出。

  蛇山,看似一条连绵的长路,走在其间,不见“山”之气象,实际上它是山之余脉。虽然没有高山的澎湃雄壮,但它低矮的视角勾勒出柔和婉转的天际线,云山平远展曲,自有一番风致。从蛇尾处上山,经过一竹林,风带着凉意,竹叶窸窣作响,把蛇山渲染得像一条竹叶青,听得人心头一拧。蛇背上流淌着一条哗哗作响一米多宽的水渠,清澈透底。蛇身的筋骨在水渠的冲击下似乎逐节活络开。顺着水渠不断地往上走,走过一块块田地,又摇过一片片玉米林,便到了尽头。对面便是龟山。圆圆隆起的龟背上十分热闹,组团拔起一片桉树林。树林高度参差不齐,勾勒着龟甲特有的弧度。

  蛇山曾是白沙通往大湖乡北上的一条古驿道。从蛇头处下山看,高不过五米,长一公里左右,它像一条卧在这片土地上的巨蛇,在田中作波浪状运动,灵动地折了几折,融入到葱郁的田野之中。只有磷光闪闪的蛇身不时地提醒着人们细看——在现代沙石覆盖之下,隐藏着一条由大块河石所堆砌起的古驿道。

  在两山之间有一石桥,原为木构式小桥,上为木质的水渠,从井下村引水至溪头村灌溉农田,下为木桥,一桥多功能。小桥几度兴废,最后变成一段平直的小石桥。桥底便是孔源溪,但这条溪流已渐渐老去,不见当年蓬勃奔放的水情,当你认定它已力不从心之时,在开阔平坦之处它又缓缓打开,那么自信从容。而一些传说也正从水底浮起来,回到那个《山海经》中所描述的恢怪时代。

  据说这里还只是一片片水草丰茂的小绿洲时,水中栖隐着一条恶蛟。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一片碎光都像一支利剑。由于它吞浪吐涛,又可以横河孤游,生活在此的百姓苦不堪言,祈求龙王福泽与庇佑。龙王派出灵龟、灵蛇前去降服,龟蛇前来之日正是走蛟之日,风雨大作,海水倒灌,身盘金光的那只潜蛟只要走蛟成功,便能入海成龙。双方激战数日,恶蛟因寡不敌众而亡。龟蛇精疲力尽,幻化成两座山,一龟一蛇,盘结左右。百姓感激它们杀蛟之功,将两座山命名为龟山、蛇山,希望它们保佑一方百姓平安顺遂,风调雨顺。日转星移,山之土常被移作造田之用,消磨了雄风,但据说那份坚毅的精神却是永恒地流淌在这片土地上。

  古岭洋与峡口潭

  古岭洋,位于孔源村的西北侧,它是由延绵的山脉所切割出的一块广阔的平地。靠山枕水,中田有庐,疆场有瓜,在它所包含的信息里携带着原始诗意的气息,包括“古岭洋”这个复古的名字。聚居于此的农民,也带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农居生活美学特有的朴素。

  古岭洋西侧有山,其所系的山脉上延闽侯大湖地界的马岚山。在山的西北侧上有一岩壁,光滑如镜,在阳光风雨的包浆下,呈现出铜褐色,嵌在山体上。这一处晦涩难懂的造物之作被村民“翻译”是仙女临水梳妆之镜。山脚下流淌着一条从井下村蜿蜒而来的溪水,溪道里的溪石玲珑有致。抬头看,满目的黛青草绿。

  “梳妆镜”所对的方向是一条古时学子进京赶考之路。这条北上古驿道从田中穿溪而来。再往前两三里路,有一石拱桥,桥两头石壁上留有多处当年路经学人的题刻,今已不复存在。与梳妆镜遥遥相对处有一古庙,为管辖此峡口的师公庙,庙内一方香炉上仍刻着清道光年号。师公庙所在之处为峡口潭。它与悠长的溪道、古庙,共同构成这一片土地上的肌理。

  初看峡口潭,深潭碧水,镶嵌在山间,毫无半点锋芒。可仔细一琢磨,所有的美好都消失殆尽。“峡口”意为地势狭窄险隘之处,字面意思上已是十分深沉了,据说潭底还有个无底洞,那里直通东海龙宫,因此峡口潭担得起这份险要。

  旧时潭中的水量极大,清凉幽邃不见底。村里的小孩们总是站在高处的大石上纵身下跃,后来,智慧的大人面露不可捉摸的微表情与“救赎”之光,把无底洞的秘密公之于众。从此游泳的人渐少,就算来此一“游”的大人小孩,似乎与水也不再有熨帖的感觉,水里的生物莫名也多了起来。总之,潭有多深,想象空间就有多大。

  在潭边,一些大石上留下着数个大小不一的光滑的圆形孔洞。据介绍,这些孔洞为导水的木渠桩孔,为旧时用水动力驱动椿米坊运作所用而留下的印迹,那些旧时的热闹早已触不可及,只留下这些幽微的线索。可以确定的是,在更早的时候,这里的水势激越,人们曾在此劳作,交换着信息,生产着关于峡口潭的剧情。

  里垅仔出“皇帝”

  里垅仔位于孔源村村口东侧不远处的山岰里。据传古时在此有一户人家以农耕为本,家中兄弟俩,本与常人无异,但弟弟偏偏长得贵气逼人,额高丰隆,颧丰鼻挺。他便笃定自己是天谴之子。

  他不仅读书习武,潜心巫术。在一个干旱得颗粒无收的天灾之年,村中的溪水枯竭,百姓苦不堪言,他终于听到了这片土地对他发出的呐喊,去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离家时他告诉兄长,他已经剪制了大量纸人纸兵器置于数十个大坛瓮之中,于约定时刻将这些坛瓮击破,释出纸人纸兵器,便可自行组成军队前来助他。

  到了约定的时辰,兄长依嘱动手。但一旁兄嫂见状,心生怜意——不怜兄弟怜坛瓮,她为保住这些坛瓮,遂伸手将坛内的兵将一个个地拖拽出来。在这一拖一拽之间,众兵断手断脚、刀损枪毁,全是残兵剩卒,散兵游勇不成阵势。一场大战未起,一场大战结束,故事的高潮未到便戛然而止。

  “里垅仔出皇帝”的传说,主人公最后失败了,梦想破灭,至于后来如何一点也不重要。作为传说里的人物,他只负责惊心动魄与各种不可思议。

 

江梦笔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