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福州旅游

镜江、浯江说镜垚

发布时间:2019-07-15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江口傍江临水,村前的大樟江水平如镜,遂取名镜江,村庄为镜江境,居此的宋氏为镜江宋。浯江乃大樟江下游从悬钟、苏岐至墩岐洲的一段河流,涨潮时水与锦溪支流的蚬江汇合,村人曰浯水、浯江。居此的唐氏为浯江唐。民国二十四年(1935),南屿为闽侯县第三区时为镜垚乡。江口和垚沙均归南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两村分开,各自先后成立乡、大队、行政村。

  (一)

  江口村,村庄面朝大樟江,明清以来有通往福州等地的石埕道大码头渡口,故名江口。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屿为闽侯第五区时与邻村浦口合并成立江浦乡,公社化时为江口大队,1984年为江口村,辖后双、过透、九石、青洲、旺厝、浦口等六个自然村,主姓宋、郑。

  后双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后门里和双桥两个地片合并,取两地片首字“后”和“双”为“后双”。位于江口村东南部,西北邻公路,东南邻江,主姓宋。

  过透自然村,乃因前往此地必经两条木梁桥(“桥”里语曰“透”),故名。新中国成立初期,定名“过透”。位于江口村南部,西北邻青洲,东南邻河。

  九石自然村,相传村落路中有许多石头,以个位数“九”为最大而代表许多,故名九石。位于江口村南部,东邻南屿镇排涝站,西邻新联村,南邻公路,北邻过透。境内有村中名人住宅原开厝和元武厝,以及彩凤桥、王坵古渡口等。

  青洲自然村,由青洲厝与大岩村地片组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定名青洲。位于江口村西部,东南邻过透,西邻公路,北邻河。境内有武状元宋鸿图故居(即状元厝)、乡贤宋公祠(即宋璟祠)。

  旺厝自然村,原名旺厝柄,后改为旺厝,原先为旺氏居地。后来,由于宋氏人口增多,旺氏迁居他处。位于江口村中北部,北邻柳浪村,东南邻公路。境内有村中名人宋尊惠厝。

  浦口自然村,“浦”原意为河水入海区域,因该地处于河流与大樟江交汇区域,故名。前浦口属江口村管辖,而后浦口归流洲村管辖。位于江口村北部,西南邻公路,东北邻河。

  (二)

  垚沙村,“垚”之字义为“土高貌”,指该村之“月山”;“沙”字指村中浯江的沙洲。而取“垚沙”两字作为村名,据村中乡贤介绍,“壵沙是最能精确表述村庄之特点”,故名。位于闽江南港大樟江下游,上与合浦、蟳山、苏岐为邻,前与南通镇隔江相望,蚬江分支绕穿境内与浯江潮汐相通。村庄方圆约3平方公里,呈长方形。辖浯江、月山、桐叶、榴花等四个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新尧乡,后来改为垚沙大队,1984年更名为垚沙村,主姓唐。

  月山自然村,境内丘山月岩,该岩两块,状若月,俗称明岩。该地脉为双龙夹气,灵气藏斯山,故名月山,亦曰“月山境”。

  榴花自然村,入闽始祖唐绮公被闽王封开国昭义大元帅,于福州鳌峰坊居处植石榴数株,故有“石榴唐”“榴花唐”之称谓。石榴为唐氏族树,唐光启元年,迁居始祖有一副对联“桐叶家声远,榴花世泽长”,取下联头两字“榴花”作村名,流传至今。位于垚沙村东部,东邻大樟江,西邻田,南邻月山,北邻河。境内有下田地片,为始祖唐绮公肇迁下田时的发祥地,后开乡发散诸地。

  桐叶自然村,周成王以桐叶代珪,授其弟唐氏始祖叔虞。唐光启元年,迁居始祖有一对楹联“桐叶家声远,榴花世泽长”。村民取上联头两字“桐叶”作为村名。位于垚沙村东部,东邻大樟江,西邻田,南邻月山,北邻河。

  浯江自然村,浯江乃大樟江下游从悬钟、苏岐至墩屿洲的一段河流,唐氏后昆迁此后,乐居浯江之滨,成为耕读之家,且浯江为垚沙村母亲河,故名。位于垚沙村南部,东邻月山,南邻公路,西邻桐叶,北邻河。

 

作者:柳振土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