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让思政教育有浓浓的“档案味儿”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中国档案报 字体:【大】【中】 【小】

九月初,各地“开学第一课”精彩纷呈。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档案融入思政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档案的同时体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近年来,各地档案融入思政实践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比如,四川组织实施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万档思政”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将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湖北围绕解读红色档案,讲好红色故事,以“红领巾读档人”的视角,解读档案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新疆开展“档案小讲解员成长体验”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档案思政课堂,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青春力量。上海策划推出“跟着档案学党史·行走的思政课”线上课程,将红色档案资料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中。沈阳开发以红色档案书籍、专题纪录片、档案史料展览等为特色的思政教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推进“校馆合作”“馆际合作”,使红色思政课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总结各地实践可以看出,要让思政课有浓浓的“档案味儿”,可以组织学生到档案馆参观档案展览,可以走进学校讲述红色故事,可以联合举办读“档”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在提升吸引力、强化协同联动、创新形式载体等方面下功夫。 

要立足资源优势,提升档案“教材”吸引力。这是促进思政课发挥感召作用的前提。档案中,有永远铭记的真实历史,有激励人心的英雄故事,有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档案中,还有“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有“半条被子的温暖”,有焦裕禄的“藤椅见初心”,有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这些无不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都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教材。通过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中的红色基因、英模事迹、发展成就,将之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和展示,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要强化协同联动,构建档案育人的“融合格局”。档案部门应不断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主动对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求,结合青少年实际,优化课程设置,依据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发不同课程包或教学案例库,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资源支撑。要将档案资源有效输送到各类思政教育场景中,构建以档案资源为基础、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思政育人格局。 

要创新形式载体,让档案部门成为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实践课堂”。紧扣国家战略部署和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主题展览,通过实物陈列、图文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方式,打造引人入胜的移动课堂,扩大教育影响力和覆盖面。除传统的讲座、开放日、夏令营活动等方式外,还可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拓展红色档案教育空间。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与思政融合方面的应用,打造可互动的数字展陈、AR小剧场等,直观、生动地展示多元化档案元素,带给青少年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思政教育从“说教”变为“趣学”,让青少年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档案育人,任重道远。有赖于全体档案工作者更富创造力的探索。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产生有效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九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9月22日 总第4344期 第一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