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发挥侨批档案独特作用 服务社会诚信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12 来源:中国档案报 字体:【大】【中】 【小】

    清代以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潮汕、福建闽南、海南及台湾地区的民众,为生活所迫或躲避战乱,远渡重洋赴东南亚等地谋生。由于当时东南亚各国金融邮讯系统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又称“银信”),由专门往来国内外的“水客”和侨批馆递送,由此形成了大量侨批。侨批及与之相关的信件、账册、票据、证书、谱牒、照片、广告、匾额、印章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合称为侨批档案。2013年6月,由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因其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文献构成系统完整、形式风格独特精美等特点,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实施。6年来,《意见》在弘扬我国诚信传统美德,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中仍存在信用工具不普及、征信体系建设推进缓慢、公民信息隐私保护机制待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待深化等短板。这表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仍在路上,任重且道远。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汕头考察时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深挖侨批档案所蕴含的诚信文化并应用于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建设,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我国健康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的关键手段之一。

深度开发,广泛汲取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因子

    侨批档案体现了侨批业经营者坚守“见利不忘义、灵活要守信”的经商原则,体现了信义经商的传统文化价值,是“信而有征”“无征不信”的生动诠释,其内含的诚信文化因子饱满且典型。

    首先,侨批档案是寄批侨胞践行对家庭责任与担当的见证。远在海外谋生的侨胞,尽管生存和劳动环境恶劣,但对家乡亲人仍信守“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及妻房”的承诺,努力打工并将收入通过批局寄返家乡,其精神内涵正是我国优秀的诚信文化,该文化应被继承弘扬,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构建中的强大精神凝聚作用。

    其次,侨批的传递过程也是侨批邮递员恪守诚信的职业道德体现。兵荒马乱的年代缺乏必要的监管条件,侨批的送达全靠侨批邮递员秉持“守信惠民”的职业操守,风餐露宿,按期如数将一封封家书连同批款送至远在穷乡僻壤的侨眷手中。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各行业从业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养成与完善具有积极的引导与教育意义。

    再次,侨批业附属于运输和贸易行业,具有利润低、风险大的经营特点。20世纪30年代末,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完全陷于停顿,但部分侨批从业者仍积极开辟如中越边境等多条传送新路线,千方百计地将侨批送达,体现了整个侨批行业攻坚克难、信守行业规范、保障侨批安全送达的优质服务精神。

多管齐下,发挥侨批档案服务社会诚信建设的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失去运行之轨。现代社会是物质丰富的社会,也应是诚信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是信用经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应坚持德法并重的原则,既要汲取传统诚信文化的营养,也要建立健全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以达到“德性伦理内规与制度伦理外治的有机结合”。尽管侨批档案距今已有200年的发展历史,但其蕴含的“信”“义”“孝”“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是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并完善我国社会诚信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汲取侨批档案中的诚信文化并将其纳入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发挥侨批档案独特作用、服务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具体实施中应贴近社会公众生活,通过渗透式教育,积极影响并引导社会公众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与诚信观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全力抢救,保障服务社会诚信建设的侨批档案的安全。据统计,当前现存侨批整体数量约1亿件,目前国内收藏侨批数量仅20余万件,除少部分保存在档案馆,大部分在个人手中。因侨批属华侨的私人书信,涉及个人隐私,容易导致侨批档案收集工作不畅。且由于缺乏科学的保管方法与适宜的保管环境,部分侨批档案已出现破损、霉变、封套与内容不一致、未加筛选随意销毁等问题。因此,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监督指导职责,增强公众对侨批档案的保护意识,履行侨批档案保护义务。对散存在私人手中的侨批档案大力开展征购、捐赠、代存等工作;对现存侨批档案,积极利用数字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侨批档案数字化、数据组织、保存修复及开发利用工作。

    要利用传统与现代传播媒介,加大侨批档案服务社会诚信建设的宣传。除了学术研讨、档案编研、主题展览等传统宣传路径,还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传播力度。通过充分挖掘蕴含于侨批档案中的诚信文化,创新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宣传形式和传播方式。如挖掘侨批档案中“信义立本”的商号文化故事等侨批档案诚信案例,既可通过图书出版、巡回展览等方式加以宣传,还可与新闻媒体、文化机构、艺术团体深度合作,通过纪录片、影视作品、舞台话剧和小视频等形式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深入公众日常生活和休闲活动场所,探索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策展多元形式,如通过推出侨批诚信文化公园、侨批诚信文化巡展花车、侨批诚信文化墙,将侨批档案中的诚信文化嵌入城市景观,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的熏陶。

    要精准施教,提升侨批档案服务社会诚信建设的效果。深入挖掘侨批档案中涉及的华侨、侨批从业者等参与主体的诚信文化内核,将侨批档案蕴含的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诚信建设有机结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诚信价值观教育。如将侨批从业者诚信立业的故事以图书、纪录片、文艺作品的形式向市场经营主体精准投放,或通过企业内部主题展览、侨批档案诚信故事官方微博定期推送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要加强政府主导,构建侨批档案服务社会诚信建设的有效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开发机制,联合新闻媒体、高校、科研机构、城市建设规划机构等,创新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开发宣传方式,扩大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的影响范围。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有效宣传,并由档案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制定专项政策、开设文化科研项目等方式为侨批档案服务社会诚信建设提供支持。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誉,国无信不强。侨批档案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诚信文化,它是服务社会诚信建设、传承诚信道德、激发诚信精神的重要素材。弘扬以诚修身、以信立业的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档案部门务必要抓住时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和侨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挖掘、保护并传承侨批档案中蕴含的诚信文化,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诚信建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8月11日 总第3868期 第一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