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福唐”“长乐”旧事解疑

发布时间:2019-09-11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福唐县

  宋许峻的表弟曾公祐《许峻墓志铭》记载:“公讳峻,字景大,福唐人。”“福唐”在什么地方?

  原来,最早称“福唐”的是现在的“福清市”。史载:唐天宝元年(742),万安县(福清)改称为“福唐县”。由此,“福唐”浮出历史的水面,其时福唐县隶属长乐郡。

  唐元和三年(808),长乐县、闽县和候官县并入“福唐县”,县治在今福州南台,故又称“南台县”。这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福唐”,由4个县组成,有类似于府的规模,于是当时的闽县、候官县、长乐县、福清县,甚至原来的福州府或长乐郡,都可以称为“福唐”。

  但第二次的“福唐”只存在了3年时间。元和五年(810),又恢复闽县、候官县和长乐县,但保留有福唐县。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福唐县”正式改为“福清县”。这是第三次的“福唐”,其时的福唐县已经恢复到唐天宝元年万安县的规模。自此,“福唐县”成了后来福清县的专称。

  此外,还有宋代的陈襄,候官县人,他在为其学生孙觉撰写的《墓志铭》里自称“福唐人”。陈襄《寄题福唐林迥南华洞》诗曰:“梅岭峰前习隐亭,拂衣聊此玩真经。四时花木锦绣谷,十里江山水墨屏。猿鹤只愁空北岳,鹍鹏终待化南溟。知君不是荣轩冕,未忍锵锵去帝庭。”“梅岭”在今闽侯青口傅竹(苦竹)村,宋时属闽县。我们不知道此诗里的“福唐”,指的是福州府、闽县,还是福清县?有待考证。

  长乐县、长乐府与闽县

  有关宋状元许将的籍贯也是很有趣的。有说是闽清县人,有说是闽县人,也有说是长乐县人。宋梁克家《三山志》载:“(长乐县),唐武德六年(623),析闽县地为新宁县,寻改为长乐。”又说:“上元三年(676)省入福唐县,五年(678)复置。伪闽龙启元年(933),改为候官县。三年(935)仍旧,永隆三年(941),改闽县为长乐;长乐为安昌。”更动频繁,但永隆三年,“改闽县为长乐”,也就是说,那时闽县称长乐县,而且隶属长乐府。

  《福州姓氏志》记载:“许将,祖籍闽清,迁居闽县。宋嘉祐八年(1063)状元。”祖籍闽清,迁居闽县,已经说得清清楚楚。闽清县现在还有个“文定”村,溯其渊源,有“闽清文定许氏宗祠”。宋徽宗为许将御书楹联曰:“儒宗硕德卿称首,奕叶文光代有人。”许氏后人亦联曰:“御匾高悬书世美,玉音远播话冲元。”“文定”是皇帝在许将逝后给予的“谥封”。“冲元”为许将的“字”。

  据载,闽清坂东镇文定村许姓,“自后梁乾化元年(911),有许七由林洞移居贵湖,后迁三都龟洋(今文定村)定居。”因此,闽清县为许将建有“状元坊”,以为荣耀。

  说许将为闽县人,原因是许将自闽清文定村迁闽县的东山村,在东山的大乘寺读书,后人称“大乘寺出状元”,也是铁板钉钉的事。据说,现在福州的“状元境”就是为许将而命名的。许将在福州的旧迹很多,如龙首涧。《榕城考古略》记载:“(龙首涧)在东山之麓,一名龙首洞。宋右丞许将读书处。又有碧岩亭,亦将读书处。有自题碧岩亭诗:‘旧室僧留古岸边,欣予同赏碧岩前。日生狮子峰头树,烟伴榴花洞口泉。黄叶入秋山出地,白云临晓海垂天。飘然仙迹今何在?别去江山又一年。’”如此这般,说“闽县许将”是没有错的。

  但是,至今还留在北京北海皇家书法长廊的一块许将书法碑刻,其落款曰“长乐许将”,时间为“熙宁丙辰”。“熙宁丙辰”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大凡许将也喜欢“后来之事,托前代之身”,把宋代的“闽县”,托为五代时的“长乐”。有趣的是,许将的墓道却真的是在现在的长乐区梅花镇。《高阳许氏族谱》记载:许将墓初在长乐县梅花,明初建梅花城,迁葬福州北门涧田村,称“状元墓”。

  涧田村有山,称“涧田山”,也称“龙窟山”,为福州“龙脉”的节点之一。据说,山上有大蟒,额“王”字,人以为“龙”,故称“龙窟山”,为宋状元许将的归葬地。

 

作者:林国清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