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档案史料>史话趣闻

福州三块“无字碑”

发布时间:2019-04-10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提起“无字碑”,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位于陕西乾县的唐代女皇武则天陵墓前的那块巨大石碑。碑上无刻一字。据说武则天颇有“自知之明”,临终前曾遗言“己之功过,由后人评说”。故立此碑。但碑之无字是否就像武则天所说?至今仍为一大奇谜。然而,福州民间也发现过三处无字碑。

  第一块“无字碑”在鼓山涌泉寺。明代王应山《闽都记》记载,明代徐写有一首诗《涌泉废寺》:“寺经樵火久销亡,古道秋风蔓草荒。废殿有基崩夜雨,断碑无字卧斜阳。”这首诗为后人提供了两条信息:一是明朝时鼓山涌泉寺曾被砍柴人用火不慎而烧毁过,说明现在的涌泉寺是后来重建的;二是涌泉寺明代时有一块“无字碑”,被烈火烧烤后断残,遭遗弃。目前,还不知这块“无字碑”当年有什么用途。

  第二块“无字碑”在雪峰寺。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皇帝驸马、福州人王恭,在一次游览雪峰寺时,发现了一块“无字碑”,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七闽山多如蜀川,千岩万壑如登天。六华峰欹雪作顶,五月夜半开寒蝉。芙蓉石窄人飞过,莲宇经台尚经火。无字碑横鹿任眠,磨香石冷从猿卧。禅寂蛟鼍万籁音,衫枝青青低拂地。木人也悟西来意,五百年光转眼休。”从诗句中可知当年雪峰寺也遭过一场大火,或兵劫,以致这块“无字碑”被弃落荒草之中,任凭山上野鹿、猿猴在“无字碑”上“卧眠”,风吹雨打。王恭是明代人,距今五百多年。而他诗中讲见到此碑已“五百年”,可推测此“无字碑”立于唐代。

  第三块“无字碑”在晋安区东岳娘娘宫里。它是从一个居民家中发现的,碑高190厘米、宽65厘米、厚19厘米。该碑原先是立于庙内,后因历史变迁兴废,被一居民移至家中。

  以上三块“无字碑”,均无款识,究竟立于何时,作何用途,至今仍是一大奇谜。然而,作为“无字碑”大体会与武则天联系起来,因为她是唐朝人,又是信佛信道的女皇帝。而涌泉寺、雪峰寺、东岳娘娘宫都是唐代建筑,属于佛教与道教,不知这三块“无字碑”是否受武则天“自立无字碑”的影响而“仿立”的。

 

 

作者:刘湘如 林依光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