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史话趣闻

林则彬与台湾现代交通建设

发布时间:2017-07-11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林则彬,字兼之,闽侯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民国八年(1919年),福建马尾海军制造学校毕业后,他参加铁路修建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历任漳厦、胶济、成渝、叙昆等铁路段长、总段长、处长等职,主持铁路的勘测修筑工程,被誉为“铁路选线专家”。

    重建高雄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林则彬前去台湾,担任高雄港务局局长。当时的高雄港区几乎被日本侵略军毁为平地,港内炸沉船只百余艘。林则彬接掌后,即制订三期重建计划,以清港和打捞沉船为首期要务。经过9个月的胼手胝足,终于完成任务,为战后远东地区清港最迅速的港埠。第二期的计划为修复码头,第三期的计划为浚深航道,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全部完成。光复初期,高雄港仅可进出4000吨级轮船,是年骤增至10000吨级以上,使高雄港埠日益繁荣。

  发展南北交通

  1949年,林则彬调任台湾地区公路事务部门负责人兼总工程师。当时台湾的主要公路多系卵石路面,大坑小洞,颠簸难行,部分路段如台北至基隆及台南至高雄两线,虽铺有水泥路面,但多破损失修。台北至高雄的西部干线,又因浊水溪大桥未建,必须绕道而行。

  于是,林则彬倾全力推动已建公路的修复和新建其他交通工程项目。他首先集中工程人员并借调铁路及台糖员工全力以赴,还发动公营、民营工程公司暨军方筑路机械赶办,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3个项目:一是整修贯通西海岸自北至南的公路300余公里;二是修建中坜经竹东、苗栗、大湖、卓兰、东势至丰原的中丰公路135公里;三是整修恒春三线公路共106公里,还接通了四重溪至东海岸牡丹湾和寿卡的公路,以及自恒春至东海岸九棚、佳乐水等地的公路。1952年,林则彬转战西螺大桥工程建设。接着,他又在西部干线以机械铺筑沥青路面300余公里。至此,台湾的公路南北畅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

  开辟横贯公路

  开辟台湾东西横贯公路是林则彬的最大手笔。此前台湾仅有沿着中央山脉的南北走向公路,自然阻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但要在中央山脉中开辟东西走向的公路,谈何容易?连日本人都望山兴叹呢!林则彬挺身而出,把“军令状”接受了下来。他率领29人组成的专家组,跋山涉水,遍历中央山脉原始森林山地,备尝艰辛,历时40多天,取得许多第一手资料。然后,他又无数次开会研讨,才选定中部东西横贯公路的工程图。该公路于1957年动工,1960年5月9日全线通车。

  中部东西横贯公路通车后,林则彬又接手北部和南部的东西横贯公路建设。北部东西横贯公路于1963年开建,全长90公里,后于1966年完工。接着,有关部门又按林则彬的计划,开发了南部的东西横贯公路,有力地推动了南部山区经济发展。

  拓展海上交通

  1966年5月1日,林则彬接掌台湾地区铁路事务部门。之后,林则彬于1969年赴任台湾航业公司董事长,大力发展台湾对外海上交通。他有感于航运在国际上竞争激烈,即前往美国、日本等国的西雅图港、波特兰港、旧金山港、洛杉矶港、圣地亚哥港、神户港、横滨港、东京港、温哥华港等各港口实地考察,藉以改进台湾的航运现状。

  当时台湾的旧船多,航速缓慢,保养费用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致使其连年亏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于是,林则彬制订了公司六期四年的发展计划,陆续采取船舶汰旧换新办法,开始筹建28000吨级的新船“台康”号,并主持新船的下水典礼。接着又建造了一艘适于航行高马航线的班船“台澎”轮,载重474吨,客位820人,使高马线上的客货运交通畅通无阻。

  台湾从中东输入的原油比较多,需要较大的油轮装运。林则彬多方努力,租用了10万吨级的“神农”油轮加入运输,承运进口原油,盈利十分可观。接着,为了扩大进出口物资航运,他又筹购“台东”轮参加运输……该公司的业绩因此大为改观。

  林则彬在台航四年零八个月,至1973年才从公职上退下来。但他仍然“退而不休”,继续在工程顾问业内主持工作20年,承揽铁路、公路、港务、台电及台北、高雄两市的桥梁工程设计,如参加“北回铁路”“南回铁路”的设计等,完善了台湾环岛铁路交通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