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民俗风情

福州三山古迹探寻

发布时间:2017-06-02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冶(泉)山,三山现:于山、乌山、屏山三山,三山看不见:丁戊山、钟山、芝山即灵(龙)山。藏与看不见的三山,系三山现的支脉、山坡、岗阜。藏,随历代道路建筑的增加,被遮挡,探找能发现。看不见,就是小山或被削平,或面目全非无法出现在视觉里了。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探寻出这些遗址美景,与大家一起分享。

  三山藏

  1.罗山,系于山的支脉。窝躲在今南门旧协和医院后的一座小山岗,延伸法海寺后院,笔者在法海寺后方发现一口小池塘,背后山麓小岩壁,刻有“罗山”,其命名可能和福州早期叫“罗城”有关。法海寺对面花园弄还存有罗山曾公祠古迹。

  2.玉(尺)山,玉山即玉尺山的简称,又称“闽山”,从南后街安泰河边的玉山涧玉山老佛殿,到今南后街“光禄吟台”景区,是乌石山的支脉。宋代建有法祥院,宋末寺废,清道光年间改玉尺山房。现山平,寻前人的题字遗迹:老佛殿香炉与后墙山壁石碑上刻“玉(尺)山”字。“光禄吟台”有(宋)程师孟题咏“光禄吟台”巨石;桥边小潭有一“平如尺”,石上有林南山题的“闽山”二字。文儒坊有小巷称闽山巷。

  3.冶(泉)山,藏中山大院中,山上旧有天泉池,又名“泉山”,屏山支脉。风水宝地,春秋闽越王冶城旧址,传闽越王葬于此,俗呼王墓山,亦称“云步山”。唐、宋的左卫诸营曾在此驻扎,亦称“将军山”。冶山的池畔,春秋著名的冶炼家欧冶子铸造名剑,留下了闻名古今的“欧冶池”胜景。旧时城隍庙在冶山的山麓,又俗称城隍山。

  三山看不见

  1.丁戊山,系于山地脉之终点,东泰路七转巷大觉寺一带。大觉寺殿宇分上中下,盘踞于丁戊山上,总称为丁戊山大觉寺。

  2.钟山,是乌石山脉之终点。旧时达明路巷内寺庙(大中寺),时闻钟声而得名;现寺院已无,留“大中寺巷”地名,当地人说早先巷牌上还立了一个铁皮做成的古钟模型,以示曾有香火缭绕的钟山寺院。

  其实大中寺本是南朝梁太守袁士俊居宅,内有小山,时闻钟声,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舍宅为寺,号“袁寺”(袁士俊直到十年后的中大通三年才任福州太守,舍宅为寺时还是普通官吏)。隋仁寿二年(602年),始以舍利为塔,大业二年(606年)改为“鸿业寺”,旋改“钟山寺”。唐上元元年(674年)更名“福唐寺”,会昌年间废,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复之,赐名“大中寺”。宋代时,大中寺面积很大,香火旺盛,包括现在的达明路、上方顶等地,仁宗天圣年间曾遇灾,神宗元丰元年复之。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任户部尚书的马森于隆庆三年以“母老乞养”为由辞官回到福州。至万历年间为安度晚年,废“大中寺”为宅,又恐里人说他侵占寺地,见宋梁克家《三山志》钞本中将“中”误作“钟”,遂将错就错,一面自言此处为“先人故址”,一面取名“钟邱园”,并在石上以楷书镌“钟山萃灵”四字。

  3.芝山,即灵(龙)山。灵山即龙山,是屏山地脉的终点。据清《闽县乡土志》记载:“灵山,在龙山巷内,龙即灵之讹,一曰大云。”而“开元寺”最早就叫“灵山寺”“大云寺”,现代人习惯说的“芝山开元寺”在始建时可是“灵山寺”。据传说,开元寺所在地,曾发现灵芝,故此名“灵芝山”。附近有龙山巷,于1994年10月旧城改造,刻有“龙山”的大岩石现潜藏于七星井的一口井内。今有龙山境七星井临水宫,宫前布七星井。

作者:苏岫云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