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福州名人

黄花岗英烈刘元栋

发布时间:2020-09-30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刘元栋(1884-1911年)字钟群,闽县(今仓山区)盖山镇北园村人。1911年4月,他赴粤参加广州起义,编入黄兴领导的第一路先锋队,与林觉民同为先锋,列最前,额中弹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福建十杰”之一。

  军侯族裔,世居仓山

  刘元栋系军侯族裔。据《凤岗忠贤刘氏族谱》载:刘元栋系福州望族——凤岗刘氏三十二世裔孙,传自后晋时刘氏家族利涉侯房。其三世祖公,“为官忠君,死节涉水战死,赠利涉侯”;五世祖洵贤,字叔达,“官银青大夫”。因朝廷昏庸,厌恶官场,放弃侯爵,避世隐居于“福清黄柏岭,赘于陈氏女”,过平民生活。

  刘元栋25世祖在清初回迁凤岗刘宅,据《凤岗忠贤刘氏族谱》载:“25世祖鸣寨(字以守)、鸣广(字以荐)两堂兄弟,从福清迁居福州。鸣寨居凤岗刘宅,复归为利涉侯房;鸣广居盖山首山。”鸣寨公为刘元栋直系近祖,因初迁原籍,没有什么田园可耕作,转学制虾酱贩卖,也到南台盖山首山村鸣广族人居处贩卖。约在清中期,鸣寨公家族人丁增多,族人又从凤岗刘宅迁今盖山北园村定居,居处世称“刘厝里”。刘元栋父亲系福州凤岗刘氏三十一世裔,世居盖山北园,生二男一女,长男刘元实,后迁永安做木材生意;次男刘元栋1884年生于刘厝里祖宅;幼女刘蘅(1895-1998年),15岁参加反清活动,后成为福州八才女之一。妻邹爱华与元栋同年岁,1943年去世。刘元栋牺牲前三年(1908年)生一子叫圣功。2015年北园村整体拆迁,因刘元栋“刘厝里”故居在1927年被族人卖掉,不知归属,拆迁后原貌皆非,但故居前十来年还在,没保护下来,非常可惜。据刘元栋嫡孙、今年83岁的刘仁杰老人说:1949年前后,几次跟胞姐刘瑜到北园山上祭扫祖墓,下山后便到“刘厝里”祖宅前追思祖父元栋,还特意瞻仰宅前的祖父当年练武房。

  善武任侠,热衷革命

  刘元栋的父亲在清末移居仓前街开店,精于经营又节俭,可算殷实人家,刘元栋也读了几年私塾,后爱上拳术,拜当地拳师,练得一身好功夫。由于他当时年轻身材又魁梧,性格豪爽,疾恶如仇,被当地一大店铺聘为护院,月俸17块银圆,这在当时算是比较丰厚的。刘元栋经常接济生活贫困的人,特别是参加反清活动后,经常接济反清同志。如在反清活动秘密训练期间,遇到同志缺乏伙食费,自己身上钱也用完了,二话不讲脱下衣裳去当铺典当,换来银两予以相助。久而久之,被人称为“慷慨刘先生”。

  刘元栋年轻志远,他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十分不满,像许多仁人志士一样,立志报国。他结交了一些反清志士,尤其是与反清骨干林斯琛关系密切,结为挚友。当时南台是革命党人活动频繁的地方,革命党人郑权、郑祖荫、蔡人奇等在小岭朱子祠、冯巷铺古榕书院秘密组织革命社团,开演讲会,进行反清宣传,刘元栋深受影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刚满16岁的刘元栋参加了反清革命会党组织——复明山堂。两年后,刘元栋以护院身份为掩护,积极进行反清活动。他和邹燕庭、林斯琛等先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创立了“共和山堂”,成为骨干分子;后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参加了藤山文明社,并联络各地反清会党山堂,共谋举义。1905年日俄战争后,传有割闽易辽之说,刘元栋十分愤慨,曾潜入深山联络会党,号召所部,策划福建独立,事泄未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福建支会,负责闽南救火会事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福州南台绅商集资设立消防会,他被推为桥南公益社救火会会长,后又负责“汉族独立会”安全和发展会员的工作。

  慷慨赴义,血铸黄花岗

  1910年秋天,孙中山召集同盟会重要骨干黄兴、赵声等,在庇能(今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制定出新的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起义主力,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选派八百名身强力壮的会员当敢死队员,分十路进攻,突然袭击,夺取省城广州。

  会后大家分头进行准备。1911年初,黄兴与赵声在香港成立了起义“统筹部”,组织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开张四十来处新“公馆”,以操办喜事为名,秘密联络起义队伍、运送武器弹药和隐藏枪支。4月23日,黄兴从香港秘密回到广州,决定起义日期,分十路人马,同时向预定的官署和军事目标进攻。然而,清朝官府好像听到了风声,在城里实行了戒严,预定参加起义的一些广东革命党人被迫解散,黄兴等决定将起义时间提前到4月27日(辛亥农历三月十九日)傍晚五时半。

  在福建,林觉民等人回到福州传达广州起义计划,秘密召集革命志士前往。刘元栋得知后急忙去找林觉民说:“吾党亦有今日耶,予所部皆能明大义,必可用,当率前往。”他四处奔波,联络福州各地的革命同志和自己的部属参加起义。最后,同盟会福建支会便组织敢死队分两批先后从福州、连江等地赶往广州。刘元栋带领第一批20余人,随林觉民乘船从香港参加广州起义。

  赴广州后,刘元栋知此去难回,抱着牺牲的决心,一下子写了五六封给妻子的家书,托咐战友,如战死,便分月寄出,免家人担心。他牺牲后,幸存下来的战友按刘元栋生前遗愿寄出其家书,福州家里妻子每月照常收到,以为他还活着。1912年福州光复,省民国政府在南公园公祭辛亥革命烈士,查找烈士亲属,家人才获知刘元栋已牺牲。

  起义时间来临前,黄兴在小东营前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发现香港的大批革命党人没有赶到,而广东革命党人已经解散,到来的只有130来名敢死队队员。黄兴只得将十路改为四路,刘元栋和林觉民、方声洞、刘六符等编入黄兴领导的第一路,他与林觉民同为先锋,列最前。

  预定时间一到,敢死队员们臂缠白布,脚穿黑胶鞋,手持武器,在黄兴率领下攻打两广总督署。在海螺号角中,刘元栋一马当先,直抵署衙。路上,遇到几名清军巡警,被敢死队员击毙。队伍到达两广总督衙门,守门士兵及督署卫队负隅反抗,刘元栋等奋不顾身左冲右杀,迫使敌人弃械投降。众人冲入内衙,四处搜索不见总督张鸣岐,知其已潜逃,黄兴只好一把火烧了总督衙门,带队去攻打清军督练公所。

  黄兴领着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刘元栋等数十人刚到东辕门外,就和清军水师提督李准的军队遭遇,被枪林弹雨包围。刘元栋额部中弹倒地,血流满面。战友们连忙上前抢救,他已奄奄一息,以微弱的声音对战友说:“吾死志也,不足悲;去图大志,勿念吾也。”说罢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黄兴右手两根指头被打断,仍然指挥战斗。但终寡不敌众,敢死队伤亡严重,队员都被打散,黄兴进入一家洋货店,包扎一下,换下血衣,逃出城去。战斗中,牺牲的还有革命党人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陈更新等约一百多人,其中福建20人,后来收殓烈士遗骸有七十二具,埋葬在广州市东北郊的黄花岗(原名红花岗)。

  历史上将这些死难的革命党人,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刘元栋是其中“福建十杰”之一。

  (本文根据刘元栋嫡孙、现年83岁的刘仁杰老人口述,以及《凤岗忠贤刘氏族谱》、辛亥革命烈士有关资料记载撰写。)

 

作者:刘长锋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