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福州名人

桃李满天下的地理学家洪绂

发布时间:2016-09-18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抗战期间内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的知名学府。当年的西南联大,会集了陈寅恪、朱自清、华罗庚等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在闽籍学者中,就有陈岱孙、林徽因等人执教于西南联大,著名地理学家洪绂教授也是其中一位。 

博学多才

  洪绂,闽侯甘蔗洽浦村人,父亲洪曦是晚清山东曲阜知县。1906年出生的洪绂,自幼聪明好学,少时入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21年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1925年毕业。

  1928年,洪绂被录取为公费留学之“俭学生”,赴法国入“里昂大学”学习,专攻经济地理。他的毕业论文以“茶”为主题,详细论述了地理与茶叶的关系、中西茶叶贸易以及茶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法国学术性老报纸《辩论日报》专文予以推介。洪绂还获得了里昂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在取得学位后,洪绂仍以强烈的进取心继续求学,遂进巴黎大学政治学院攻读外交。在国外期间,洪绂刻苦学习,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博览并收藏了当时欧美出版的大量地理书刊,为他的博学多才奠定了基础。

  1933年,洪绂学成回国,进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授,一年后成为地理系主任。数月后,洪绂北上清华大学地理系任教授,并担任《大公报》史地周刊编委,经常在《清华学报》《申报》《大公报》以及外文版《中国评论》《北京报导》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研究地理方面问题,普及地理知识。1934年,洪绂与地理界同行们发起组织中国地理学会。

教书育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地区高校纷纷内迁,洪绂随清华大学南迁到湖南长沙。1938年4月,学校又西迁至云南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洪绂在地质地理气象系任教授。

  洪绂在国立西南联大工作多年,以教书育人、培养未来人才为己任。授课中,他注重启发学生,不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毕业生撰写论文时,他总会予以精心指导,甚至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以充实地理论文的内容,提高论文质量。解放后,我国知名地理学专家学者中,如周廷儒教授、王乃梁教授、丁锡祉教授以及黄秉维、张英骏等人都是洪绂的学生。其中周廷儒、黄秉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秉维还曾任我国地理学会会长。

  1943年,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对外联络救济总署急需人才,洪绂被聘用,主要负责处理经济计划事宜。他先后担任救济总署技正,“行政院美援应用委员会”参事等职。1945年,洪绂任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的厅长。

  福州是洪绂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过的地方,他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感情。1946年6月,他在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任职期间,专程来福州安排救济方面的工作,并与同乡洪心衡、洪斯同回闽侯洽浦村祭祖。

  抗战胜利后,洪绂随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来到上海。在上海工作期间,洪绂仍不忘在地理学领域继续研究探索,经常受邀到大学讲课。1947年,洪绂发表了《修订地理学系课程标准刍议》的文章,对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8月,当时的中国地理学会在上海召开年会,决定筹备成立上海地理教育研究会。10月,上海地理教育研究会成立,洪绂等11人为研究员,后来该会更名为“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为年轻一代更好地接受地理教育出谋献策。

出国教学

  洪绂善于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他在《地理之友》专刊上发表题为《地理教育的目的》的文章,倡导发挥地理之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学地理始知中国之伟大,让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无尽之富源,从而引起爱国爱乡之念。洪绂在经济地理方面有着很深造诣。他认为,要通过地理方面的知识教育,在传统的文化根基上,创造一个有意识的、合理化的新文化,推动重建科学的、技术的经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地理界开展的缩省大讨论,洪绂也参与其中,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次大讨论无果而终,却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利用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地理区划的实际意义。

  1949年,洪绂赴台湾,复执教鞭,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同时开始埋头著作。在两年时间里,洪绂完成了六册台湾中学使用的《中国地理》教科书。

  1951年,美国政府约请五位教授访美讲学,洪绂名列其中。洪绂被聘为“特别讲师”“访问教授”,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哈特福德大学任教,并在威斯康星州卡罗尔大学担任地理系主任。上世纪60年代,洪绂来到加拿大,在温尼伯来大学任地理系主任。1965年,他到贵富大学创办地理系,并担任系主任,后于1974年退休。

未能如愿

洪绂是早期中国地理学会会员,还是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他终身会员。他曾经担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在地理领域,洪绂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是国际经济地理学的著名学者。

  洪绂对祖国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常把一些外文著作改用中文发表,以研究著述报答国家。他为《大英百科全书》《美利坚百科全书》撰写专文,介绍中国地理。当年,他曾多次申请回国讲学,后因一些原因未能成行。改革开放后,有关方面批准了洪绂回国旅行,洪绂的学生、当时的中国地理学会会长黄秉维以及中科院长春研究所所长丁锡祉分别邀请他回国讲学,终因年事已高,夫人又不便远行,未能如愿。

  1988年4月5日,洪绂在加拿大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