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福州旅游

郭柏苍建造漾月桥

发布时间:2019-12-19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福州别称三山。清代叶敬昌《闽山记》中写道“闽会城有三山,并以三山之脉络蜿蜒起伏成为九山也”,谚称“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闽山便是这三山藏之一,为乌石山的支脉,因“石平如尺”,又称“玉尺山”。唐时,山上建有保福寺,宋时为法祥寺。北宋熙宁年间,郡守光禄大夫程师孟闲时,常游览闽山,并在寺前大石上作诗吟唱。闽山寺僧曾在大石上刻上“光禄吟台”四个大字。到了明朝,历经数百年,寺毁僧散,沙土被铲削殆尽,运走筑墙,剩下几块巨石。其中一块巨石洁白如玉,形状如尺,人称“玉尺石”。

  闽山中原有茶泉。乾隆初年,盐商林日新居此,将泉眼凿大,导致泉涸水干,只留下刻有“光禄吟台”与“闽山”的巨石前深不见底的沟壑,山泉伴着雨水注入壑中。不知过了多少年,吟台右侧的山石发生崩塌,填入壑中。光绪辛巳年(1881),“五子科甲”中的“老四”、福州团练加员外郎衔的郭柏苍购入玉尺山房后,将其扩建为“漾月池”。重浚漾月池后,他又发现了“光禄吟台”前的一口泉眼,并为其取名“沁泉”,住处也改名为“沁泉山馆”“沁园”,以穿池之土叠成小阜,将漾月池隔成南北两湖,在两湖间喇叭口上架了座漾月小桥,沿着弯弯曲曲的池边小道向西南延伸,与“闽山”巨石前的漾月大桥相连,成直角排列。两桥作为光禄吟台小园林中的一大特色建筑,为小园增添了情趣,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漾月大桥

  大桥倚靠“闽山”大石旁,为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桥长7.78米,宽1.45米,梁距跨度3.4米。桥台由条石砌筑,顶端呈八字出挑。桥面两边由长石板架就,中嵌三块头尾相接的短石块,两旁设石护栏,有栏柱八根,顶雕宝奁与花卉。桥两端各有五级台阶与路相连,桥形秀丽,古朴典雅。

  漾月小桥

  小桥位于漾月池之上,为石构平板桥,东西走向,与大桥相连接,全长仅1.58米,宽0.92米。两端桥台采用条石砌就,桥面由两块大石板并列铺就。桥上设石护栏,桥头栏柱顶镌石狮与宝奁。因年久失修,如今柱顶只剩下了一头石狮子,地上还残留着宋代法祥寺的莲花座。

 

作者:孙福枝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