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网上展厅>特色栏目>福州旅游

金山八景及十三古迹

发布时间:2017-08-09 来源:福州晚报 字体:【大】【中】 【小】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洪塘闽江支流乌龙江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人说金山寺始建于宋代,也有人认为始建年代不详,如《闽江金山志》说:“金山之有塔拟于镇江,故曰金山塔,其寺之始创,志乘未详何代。”今人谈到金山寺多谈及金山八景,又叫洪塘八景,而谈及古迹的则很少。

  金山八景

  金山八景分别是“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半洲渔火”“云程石塔”“环峰夜月”“旗麓斜阳”,其中有两个景,有人说是“妙峰钟声”和“巴山风帆”,也有人说是“妙高钟声”和“岊(音为jié,意为‘山角落’)水风帆”。

  金山八景有诗可资参考:“撑船来接郎,郎今归何晚,江水深且寒,共载月光返(洪塘古渡);当年盛风骚,今日伤烟雨,老树大十围,应识前朝主(石仓秋烟);明月僧倚楼,钟声带霜意,夜半到客船,疑是寒山寺(妙高钟声);雨歇暮潮平,半洲集鱼舸,将星久已沉,仅剩寒江火(半洲渔火);云程古浮图,题名知几许,塔玲怆前朝,风前如自语(云程石塔);布帆去如飞,日暮江风急,古城虽已墟,犹指怀安邑(岊水风帆,笔者注:经查‘岊’字福州有使用先例,如亭江镇东岐村,村后溪流就叫岊溪);昔览避此间,伪学遭禁锢,往事久逝波,山月仍如故(环峰夜月);落日照大旗,明霞散余绮,乃知造化工,渲染千峰指(旗麓斜阳)”。

  金山八景诗词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如今,金山寺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山八景也已旧貌换新颜。

  金山十三古迹

  “扁舟访古来洪塘,金山宛在江中央;尽日鼓枻穷洲岛,搜剔遗迹忧难详。礁名金锁沉江底,渔者金牛尤渺茫(金锁礁);或云山底有古洞,白鼋(yuán)下镇巢穴藏(白鼋洞)。右侧有岩劈雷斧,石刻残缺苍苔荒(雷斧岩);钓鲈矶与浣衣石,足与游客供徜徉(钓鲈矶、澣衣碪)。左有跨虹矼突兀,想见当年擎石梁(踏虹矼);前头更有醉鱼石,通灵直可通文昌。即今科第成梦想,石君长此潜江乡(醉鱼石);纵有龙头峡尚在,登龙无分难为祥(龙头峡)。又传前朝寺楼圮,古钟下坠江湾旁;颇同周鼎入泗水,或能风浪鸣铿锵(落钟湾)。每逢甲岁芦汀现,寻常但见烟水苍(芦花汀);况复八卦堦已废,徒教揽胜神傍偟(八卦堦)。独有放生崖崪峍,字大如斗遥可望(放生崖);忠节天枰楼何在,古树今亦倾风霜(天枰榕)”。读罢《访金山十三古迹歌》,难免有一股寻找古迹的冲动,它们在哪里呢?

  据《闽江金山志》记载,“金锁礁,在金山旁有巨石,长丈许,状如金锁,故江亦以此名。然石沉江底,必天旱水浅乃得见。白鼋洞,在金山下,相传旧有白鼋居其中,每出辄风浪大作,或云,后有异僧坠钹镇之,遂不复出。雷斧岩,在金山右有石崪峍壁立,传为雷斧所劈,尚有裂痕,岩腹有昔人题刻,字半漫灭莫辨。钓鲈矶,在金山前,甃石魏然,下临回洑,榕影倒映,游鱼聚焉,居人每于此处纶辄得鲈鳜之属。澣衣碪,在金山后泊舟处,有石如碪,临流荡漾,上已游人,到寺辄于石上澣衣濯足,以祓不祥。踏虹矼,在金山左,有磐石数堆,水落则见,明时石桥即架其上,后桥毁而石仍在,故以跨虹名焉。醉鱼石,在金山前里许江旁,有石状如鱼,俗称石鱼,常为泥沙所掩,现则占洪中科第之兆。落钟湾,在金山前数十武(注:原文如此,‘武’不知是否为‘丈’之误),昔时洪水钟楼圮,有大钟为水所荡,至于其处,埋入土中,渔者入水尚扪得其钮。龙头峡,在金山后岸麓,有石露水上,昂然厥状,颇类龙首,昔人竞渡,舟泊其处,常登其上,谓之登龙云。芦花汀,在金山后二里许,渔者云,每甲岁江中常浮小汀,如半月多生。八卦堦,在金山麓,相传古时八面甃石为堦,以象八卦,年久崩坏,后人修筑,取于省费,今袛存前后二堦而已。放生崖,在金山雷斧岩旁,石上镌祝延放生四字,大径尺,曹能始先生有金山塔放生湖纪事诗,即其处也。天枰榕,在金山水际,其树两章古干轮囷荫及数亩,明曹学佺搆天枰楼其上,仿古巢居意也,今树萎莫详所在”。

  从该志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有的古迹在修志当年就已经消失,如今不知还有多少古迹保存下来。有关部门或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据此线索前往探究,期待早日发现它们,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开发保护。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