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浙江绍兴“树牢档案数字化思维”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源:中国档案报 字体:【大】【中】 【小】

    浙江省绍兴市档案馆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数字档案馆,多年来坚持将档案数字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自20世纪90年代初市档案馆启动条目数字化以来,先后开展了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及系统化管理、馆室一体数字化管理、馆藏档案智慧物联管理、基于全市档案馆民生档案的远程异地实时出证、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等工作。 

    前不久,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大局和省档案局的统一部署,市档案馆立足绍兴实际,开展了数字档案单套制归档和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了《多源异构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统一数据模型研究》和《基于电子凭证库的档案“云协同零纸质”部门联查工作机制探索》课题项目,并谋划相关场景应用,持续将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向深入。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赋予了市档案馆一定的先发优势,使市档案馆能更好地把握数字化前沿的脉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地区性档案数据中心建设中,经常出现档案数据结构不一、档案数据资源地区和部门分隔等问题;在实体档案的物联探索中,因成本与技术的双重制约,使得该项工作最终停留在试点层面。当下,浙江省正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在这一背景下,要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更需要全市档案工作者牢固树立起档案数字化思维。 

    所谓档案数字化思维,就是以数字化的知识为基础,以数字化环境下的效率提升和服务优化为导向,依托数字化技术发现、分析、解决、跟踪档案领域内各类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从传统实体管理逐渐转向数字管理,特别是新修订的档案法对电子档案的合法要件、地位和作用、安全管理要求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倒逼档案工作者必须尽快推动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型。 

    那么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牢固树立起档案数字化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一是重塑全员知识结构,夯实档案数字化思维基础。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是组织、流程、文化、管理的全面变革,档案领域的数字化不是靠信息技术部门来推动的,而是靠档案工作者全员特别是档案管理层知识面的迭代升级来实现的。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数字化的今天,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最紧俏的发展要素,短时间内实现档案领域人员队伍的更新换代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当前最大的关键是加快档案队伍的知识更新,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等智力优势,开设“订单班”,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培训、短期集训,实现数字化基础知识的有效提升。结合业务工作,组建专题学习小组,组长领衔学、组员互助学,并倡导在实践中学,在工作中学。建立数字化人才评价机制,构建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评价工作。同时,从应用实践看,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并不需要精通很难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只要懂得简单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并能结合业务场景运用于实际操作即可。 

    二是重组档案业务构架,倒逼思维再造。如今,数字化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只有抓紧培育数字化的视野,才能实现档案业务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档案部门要将数字化思维贯穿业务工作全链条,用数字化思维重新再造档案工作收管用全流程,从需求出发,对接收、整理、鉴定、利用等全链条梳理重构,全面推动面向档案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平台和生态的构建。要做好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明确部门内设机构职责,优化档案业务流程,用机构和流程倒逼思维的再造,持续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深入发展。 

    三是重构目标评价体系,改变思维定势。重构目标评价体系的动力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目标的指标下滑的压力,自上而下提出的变革要求;另一方面是基于正面激励作用的减弱,自下而上产生的变革呼声。客观上讲,就目前档案事业发展现状而言,无论是变革的要求还是变革的呼声都表现得不明显,其中很大原因是思维定势的影响。如在档案利用服务中,目前的评价绩效多是基于查阅和出证次数的正向判断,一般情况下,群众出证数量越多,说明服务越好。以至于大家会顺势认为,数字化的远程出证是最好的便民服务措施,导致档案工作者将很大精力花在了保证数字签章的有效性上。根据市档案馆实际情况,90%以上的出证主要用途为民生服务事项中间证明环节。今天,在数字化成为各行各业转型改革的重要推手的背景下,出证数量是否还能成为评价档案服务的唯一标准?针对这一疑问,笔者认为,要从评价体系入手,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重构全新的目标评价体系,推动档案事业逐步开创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局面。 

    无论是数字化改革还是数字化思维,都需要持之以恒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和方法来审视、来实践。要把握整体、抓住要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危中之机,观大势,观大局,用数字化助推档案事业抢抓新机遇,谋求大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9月6日 总第3727期 第三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