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践行“三个走向” 构建名人档案征集的“桐乡模式”

发布时间:2020-07-09 来源:档案局 字体:【大】【中】 【小】

   2003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浙江省档案局(馆)视察,提出了“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科学论断,为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在浙江省、市各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桐乡市档案馆始终坚持以“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不断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将名人档案征集利用工作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名人档案征集的“桐乡模式”,取得了不错的征集成效。

    这些年来,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征集成果喜报不断,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2007年,市档案馆征集到茅盾珍贵档案,包括各类手稿原件、茅盾用过的印章、参考资料、图书、原声录音带、照片等,并推动使其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2016年,市档案馆征集到张琴秋档案进馆。2018年,征集到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拍摄的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底片进馆。2019年,征集到全国百位文化名人的签名本、书信等进馆。如今,名人档案编研成果、展览已经成为市档案馆与各界进行互动的重要纽带,成为展示桐乡名人成就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推动桐乡档案走向开放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名人档案工作已日益成为市档案馆的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之一。

    20世纪90年代,桐乡的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启动时,市档案馆坚持通过邮寄《桐乡籍知名人士登记表》的方式与各界名人建立联系,征集方式比较被动,捐赠内容比较单一,征集成效也不够显著。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市档案馆立即组织深入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市档案馆越来越意识到,在名人档案征集工作方面,再沿着老路走下去而不创新,很难实现突破,市档案馆必须自我加压,另谋新的名人档案征集路子。在此基础上,市档案馆摒弃了一味坐等捐赠的传统名人档案征集模式,开始主动出击,在“走出去”上不断下苦功。

征集名人档案面临的现实困难 

    名人档案征集方式有捐赠、寄存和购买等,受工作经费的限制,市档案馆自然希望名人档案征集以捐赠为主。但在实际的征集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以下困难。

    一是捐赠意愿。如今,将个人档案捐赠给档案馆这种观念已经日益得到名人的认同,并推动其付诸实践,但离形成社会普遍共识尚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在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实践中,发现往往有3种情况。首先是留作纪念。名人所拥有的档案资料是其本人(或父辈)一生的心血,背后往往蕴含着各种感人或丰富的故事,因此一些名人更想用来作为纪念,不愿意轻易将其捐赠出去。其次是留给后代。以个人收藏品为例,大多收藏品是名人花费了一生的时间才搜罗到的,有的收藏品甚至是斥巨资购买到的,他们心理上自然希望这些珍宝能够在家庭内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最后是不愿公开。鉴于个人档案的私密性,有的名人顾虑重重,不愿将个人档案轻易示人;有的名人淡泊名利,不愿意述说自己(或父辈)的历史过往。

    二是捐赠时机。大多数情况下,在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初期,市档案馆会与名人进行长期的沟通交流,有些名人开始产生初步的捐赠意向,但是这些珍贵档案资料一旦捐赠出去,就会给其后续使用带来很大不便。如,有的名人在研究利用过程中需要用到这些档案资料,要是捐赠出去的话,需要使用时还得联系档案馆再次借回,较为麻烦;还有的单位会借用已捐赠的名人档案为该名人举办展览、出版书籍等,也需要经档案馆同意,无形中增添了诸多不便。基于此,有的名人会认为捐赠时机尚未成熟,且自己身体健康,有能力保存相关档案资料,往往会持有等自身条件不允许了再考虑捐赠的想法,这种犹豫和观望的态度使得捐赠工作迟迟无法落实。

    三是捐赠对象。名人一旦有了明确的捐赠意愿,就要面临捐赠给哪家单位的问题。一般来说,除了考虑地点近、合作便利等现实因素之外,名人比较注重的是档案资料保存的条件是否可靠、档案开发利用的起点是否够高、平台是否足够开阔等。经过在多家单位之间权衡考虑,名人一般会倾向于选择级别更高、声望更显赫的档案部门。这样一来,就使得县级档案馆在名人档案征集工作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征集名人档案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针对名人档案征集工作中的困难,市档案馆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坚持对症下药,多措并举不断破解难题。

    市档案馆积极与桐乡名人建立联系,坚持“主动登门、随时联系”的原则,通过定期走访看望、日常嘘寒问暖及逢年过节的真诚祝福,让双方之间的信任与日俱增。市档案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坚持每年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看望桐乡籍知名人士及其后代,并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看望相关名人,积极向其宣传全市各项建设成就,让在外的桐乡名人了解家乡的深刻变化,感受到家乡对其的重视,激发其桑梓之情。

    在与桐乡名人的接触中,针对其对市档案馆名人档案的保管情况、保管条件不清楚等问题,市档案馆坚持及时汇报桐乡档案工作近况,宣传馆藏名人档案资源建设情况。同时,市档案馆坚持不断改善名人档案保存条件,完善名人档案保管基础设施设备,特地购买了特制的卯榫结构陈年老樟木柜、定制了无酸纸“桐乡籍知名人士”档案袋等用来保存名人档案。此外,市档案馆还积极为一些馆藏珍贵名人照片、底片等“量身定制”了照片、底片档案册。2019年,市城市档案中心建成,名人档案保管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更增强了桐乡名人对市档案馆保管名人档案的信心。

    开展名人档案征集工作不仅要投入情感,更要以持续的努力赢得征集对象的支持。为解决名人的后顾之忧,市档案馆坚持为名人提供复制件和数字化档案,既实现了原件捐赠,又满足了名人后代留存纪念或研究利用的需求。在征集张琴秋档案的过程中,市档案馆就专门制作了张琴秋档案资料的高仿件赠予其家人。在征集到孔另境档案后,市档案馆将其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并编制了目录,提高了检索效率,大大方便了其后代的研究利用。

    在名人档案征集方式上,市档案馆不断创新,针对名人有捐赠的诚意、但认为暂时不宜捐赠或对档案的公开性等有所顾虑这种情况,市档案馆充分尊重名人的意愿和要求,积极推出“寄存式”捐赠方式,并在寄存时与名人签订协议,明确规定在某个时机寄存的档案将自动转为捐赠,确保寄存档案的开放利用权限。如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便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征集进馆的。

    茅盾、丰子恺档案是桐乡市档案馆的两张“金名片”,市档案馆不断加强对该批名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深度挖掘,及时举办了“茅盾、丰子恺珍贵档案展”,编研出版了《茅盾珍档手迹》系列丛书、《茅盾墨迹》《子恺漫画精选》等,发挥了实实在在的名人档案征集“广告”效应,并获得捐赠者的充分肯定。茅盾之子韦韬先生曾动员身边不少名人捐赠档案给市档案馆,如原上海图书馆助理馆员萧斌如女士就是在他的“牵线”下,向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国百位文化名人的亲笔签名本、书信等珍贵资料;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女士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东西放在桐乡档案馆我放心”。

    自2007年以来,市档案馆累计出版了20余部名人档案编研成果。2016年,张琴秋档案征集进馆后,市档案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张琴秋生平事迹展”,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2015年和2017年,市档案馆先后举办了两届“情系家乡”桐乡籍名人、书画家作品征集活动,在活动基础上均推出作品集并举办同名展览。2019年,市档案馆出版了《桐乡珍档》一书,全面介绍馆藏精品,集中展示了市档案馆多年来的征集成果。

    下一步,市档案馆将继续贯彻落实“三个走向”要求,不断加强与谙熟名人、热衷档案的地方文史专家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打造一支热情高涨、素质过硬的名人档案征集顾问队伍,进一步发挥征集顾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出谋划策、提供线索,拓宽名人档案征集工作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以部门合作编研、举办展览为契机,以名人档案的共享和征集工作为主要抓手,为长期开发利用名人档案资源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档案馆、其他单位的名人档案资源共享,通过馆际复制、数字化或交换目录等方式,对分散在外的名人档案进行集中收藏,不断惠及名人学术研究,促进名人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名人研究成果的及时交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7月2日 总第3545期 第三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