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源:档案局 字体:【大】【中】 【小】

    湖北宜昌市,一座因长江三峡而驰名的世界水电名城。档案工作与这座城市相伴相生,见证并记录着宜昌的社会发展变化。不久前,全国地方档案机构陆续完成改革,宜昌档案人以默默奉献的踏实作风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抓住机构改革后档案馆事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抓基础、强弱项、补短板,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激活了事业的“一池静水”。

    强基固本,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近年来,宜昌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档案工作纳入市政府每年工作报告,市领导关心重视档案工作,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成为市政府5项年度考评任务之一;档案馆库和办公设施基础得到夯实,借助国家支持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东风,全面加强了宜昌全市14个县级档案馆新馆建设,目前已有10个建成、2个在建、另有2个已纳入计划待建,馆库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业务基础不断夯实,扎实开展了档案目标管理升级工作,目前,所有市直机关档案管理都已达标,逐步向市直二级单位、县(市)区直单位和企业延伸,通过全面加强基层档案室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档案工作基础业务水平全面提高,一组喜人的数据表明,全市市直机关100%通过省一级档案室验收,县(市)区级单位通过率达80%以上。

    在资源建设方面,他们放眼全局,打破常规,树立“大档案、大资源”观,除了做好依法进馆档案的接收,积极扩大资源采集力度,通过自主收集、鼓励捐赠、馆际资源共享、境外档案征集等方式,每年确定几个专题,主动开展档案资源建设。比如,近年来,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的相关档案、三峡移民档案、重大工程档案、特色档案、方言档案、非遗档案、抗战档案等100多个专题档案资源列为征集重点,逐步完成进馆工作。市档案馆还加大民生领域档案进馆力度,连续6年处置并接收破产改制企业档案10余万卷,截至目前,馆藏档案总量达40多万卷,与六七年前的馆藏量相比,这一数字实现了翻番。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内外部环境得到优化,让档案工作者“如鱼得水”。在宜昌档案工作者身上有一种显著特征,就是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拼搏的劲头儿特别足。据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十分注重岗位练兵,在实战中锤炼能力。比如,为弘扬兰台精神,强化岗位自信,在全市档案系统中开展“兰台贡献奖”评选活动,许多一辈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工作者在评选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平凡中坚守多年的事迹感染着所有人,进而在业内掀起了争做合格档案工作者、争当档案工匠的良好风气。市档案馆干部职工还积极参与全省和市直机关举办的各类考试和竞赛,在比赛中屡获殊荣,许多在档案部门成长锻炼起来的干部都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干部被调任至其他部门委以重任,与此同时,市档案部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争相报考,宜昌档案人才队伍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创新引领,筑牢档案文化宣传阵地 

    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存在不少新情况和新特点,宜昌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服务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打造世界水电名城的高度谋篇布局,主动思考档案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积极开展档案创新服务。宜昌档案部门一直以来注重档案资源建设的优势愈发明显,使档案部门的馆藏“家底儿”日渐丰厚。因此,宜昌档案部门探索将档案编研尤其是档案历史文化宣传作为有力抓手,推动事业创新发展。

    为了鼓励档案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集众人之智打开工作发展思路,宜昌市档案馆从2013年开始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改革创新研讨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大家集思广益,谈理论、谈实践、谈传统、谈创新,在一次次思想交锋和碰撞中,思维定式被打破,思想火花迸发而出,创新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宜昌档案人的共识。研讨活动还形成了一批颇有建树的理论成果,每次研讨都会形成上百篇专题论文,其中一些建议直接转化为下一步工作思路,还有一些优秀论文结集出版,例如《转型与跨越》《惠民与担当》《乡愁与家风》《亲历与见证》等。

    市档案馆以头脑破题,靠行动落地。他们坚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开门办活动的方式吸引了多方关注与支持。据了解,2012年以来,他们充分依托馆藏,让尘封的档案走出库房,共与30多家单位合作举办了各类档案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普及了公众的档案意识。特别是每年的国际档案日期间,他们都会与2至3家单位联合开展档案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亲身经历了解了档案馆和档案背后的故事,宜昌国际档案日活动也成为当地,乃至省级、国家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重头戏”。

    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让历史档案活起来,把红色档案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开发展示出来,展现宜昌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宜昌档案人一直关注和思索的重点。从前,馆藏档案资源有限、编研形式单一,档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挖掘,他们决定从单位内部开始改革。为了营造学习和研究之风,市档案馆开展了群众性学习馆藏历史活动,力求做到人人能讲档案故事,多数人能公开发表档案文章,每个月都有党员运用红色档案讲微党课。除了在单位内部营造熟悉、研究馆藏的氛围,他们还面向社会聘请了几十名热心档案文化研究人士,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馆员证书。为了在社会上叫响档案文化品牌,市档案馆与宜昌主流媒体共同搭建宣传合作平台,创办了“触摸史迹”“宜昌珍档”“红色记忆”专栏,累计推出档案文化作品30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作品被省级以上媒体转载,有3部电视专题片被中央电视台转播。宜昌档案文化宣传紧紧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选题,进一步将档案馆藏开发利用引向深入。多年来,随着宜昌对档案文化不断深耕细作,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一个档案专栏被评为全国副刊优秀栏目、一个报纸专栏被评为全省市州党报新闻栏目一等奖、荣获宜昌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获评全省档案文化宣传先进单位……由于宜昌档案文化宣传开展得有声有色,2015年,全国档案编研和历史文化宣传座谈会选择在宜昌举办。

    改革和发展容不得半点儿拖泥带水,在宜昌档案部门看不到丝毫迷茫和懈怠。创新服务的基因一旦被注入,履职发展的动力则被激发,推动事业前进的步伐将永不停歇。对于宜昌档案人来说,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17日  总第3437期  第一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