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一瞥

发布时间:2018-10-08 来源:档案局 字体:【大】【中】 【小】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档案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大胆破解乡村档案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找准工作切入点,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乡村档案治理体系 

    为积极发挥档案工作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夯实乡村档案工作法治基础,张家港市档案局全面提升监管治理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乡村档案事业发展,完善乡村档案监管体系建设。市档案局每年围绕乡村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安全、村镇建设档案、民生档案等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还确立了外部监督机制,联合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督导各区镇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通过依法治理,全市乡村档案工作基础得以夯实,乡村基层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规范乡村基层档案是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市档案局以示范引领、规范推进的思路,累计完成全市10个区镇、114个社区、155个行政村、134个乡村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星级创建;依法完成乡村基层部门机构改革档案的处置工作;联合农业、民政等部门,加强对涉农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目前,全市涉农档案总量达13万余卷30多万件。这些档案满足了农村民主管理及和谐乡村建设的需要,为推进村务公开、加强社区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民主管理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推进,乡村热点领域档案建设成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市档案局坚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土地流转、税改、社会保险、医疗服务、教育、文化惠民、劳动就业、失业、低保救助、食品安全、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领域的档案工作。根据全市农地确权工作进度,市档案局同步做好确权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移交等工作。目前,全市8个镇(区)121个村近10万卷确权档案已移交进馆。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市档案局加大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产权交易等材料的归档力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规范开发区、农民合作社、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档案工作。目前,善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省二星级规范测评,其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普及。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市档案局通过大力规范乡村建设项目档案,切实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市档案局加大镇村建设、拆迁安置、美丽乡村创建等档案工作力度。5年来,市档案局累计完成180余家乡村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登记备案工作。为确保全市村镇建设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市档案局严把“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验收”三关。此外,市档案局还坚持抓好乡村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了“一河一档”试点工作,选取“农场河”等4条市级河道为样本,为河流建档立卡,使档案成为“五水共治”工作的“知情人”和“见证者”,留存治水记忆。

    乡村振兴,依法行政是保障。为确保各区镇在从事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执法等依法行政活动中形成的档案齐全完整,市档案局规范依法行政档案管理,先后下发《张家港市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依法行政档案管理的通知》等文件。通过源头监管和日常执法,推动依法行政档案在乡村落地生根,为实现基层政府“用权留档、追责有据”提供有效保障。

    乡村振兴,发展经济是重点。市档案局积极引导民企建档,服务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企档案教学视频制作、教材编印、档案服务大派送等形式,培育了10家企业为民企建档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民企建档工作。目前,全市有200多家民企完成建档,构建了乡村民企档案工作新秩序。

    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市档案局全面推进家庭建档。目前,在张家港市,建立并利用家庭档案已经成为村民生产致富、家庭生活管理、乡风文明提升的实际需要和行动自觉。目前,全市各区镇建档家庭达1万多户,其中,500多户被评为建档示范户,8户被授牌“家庭档案馆”。

    南丰镇建农村和丰埭是“农户家庭档案示范组”,这里的33户农民全部建立了家庭档案,他们用档案留住乡愁,传递文明乡风,受到中央文明委、国家档案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全市党性教育、文明宣传等的重要活动点。全市还为一批种粮大户建立了家庭档案,有效服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围绕弘扬社会正气,传递道德正能量,为近百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建立了家庭档案,打造好人、模范档案品牌;顺利建成一批“红色档案”,成为老党员、老兵人生风范的见证;高标准建立一批成长档案,弘扬优良家风,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家庭档案在记录孩子成长轨迹、激励人们践行善行义举、传播优秀家庭文化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2016年8月,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视察建农村,当看到村民倪平华的家庭档案时,他赞扬此举是一项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素质的实事工程。2017年4月,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参观杨舍镇张祖功的家庭档案,对全市通过家庭建档传播文明乡风给予了肯定。

建设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共享开放的乡村档案资源体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张家港市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的乡村“大档案”资源格局,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乡村档案资源体系。区镇、街道办、村、社区和镇属事业单位实现省星级“满堂红”;乡村13个宗教场所档案工作全部达到省三星级标准;一批有代表性的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水利站、文广站、国土所、民企等列入《张家港市档案馆接收档案基本名录》,充实丰富了市档案馆馆藏资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档案局馆加快构建涵盖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文化产业、民风民俗等乡村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把反映镇村组织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投融资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档案全部纳入其中。

    市档案局馆以展现地方特色为核心,注重凸显乡村档案资源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各种途径,构建反映乡村发展轨迹的档案专库。市档案局馆建成图片中心和音视频档案管理库,存储各类图片37万余张、音视频1.6万余条,留存更鲜活、更丰满的乡村记忆;启动乡村记忆影像工程,通过跟踪拍摄、民间征集,形成反映乡村面貌的照片20多万张,并逐步建立起跟踪拍摄、图片移交的长效管理机制,一个动态反映全市乡村基本面貌的数据库初步形成;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建成河阳话等4种代表性方言的乡音数据专库;加快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和传承,联合市文广局开展“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为48位非遗传承人建立档案,并对传承作品进行展出;启动反映乡村历史变迁的口述档案采集工程,完成永联村原党委书记吴栋材等人的口述档案采集,确定杨舍镇斜桥村等首批“百村万户”口述档案试点村;建成张家港籍乡贤名人档案库,征集辛亥革命先驱公羊寿等39位乡贤名人的1.33万件档案进馆;以方志、地方志、家谱宗谱等为核心,成功打造张家港市地情资料库,收集、整合承载乡愁记忆的地情图书资料2500余册;抢救保护乡镇企业档案,广泛征集散存在社会和个人手中的珍贵乡镇企业档案资料,目前,已有11家乡镇企业的史料1755件进馆。

    通过提取乡村档案的文化基因,打造联兴村、农联村、长江村等乡村记忆试点村,张家港市建成了一批反映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特色产业的乡情村史陈列室,全面提升了乡村档案资源的共享水平。立足多形式的乡村档案,市档案局馆不仅推出了《港城记忆影像丛书》《张家港方言》等系列文化产品,而且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文化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乡村记忆追溯、文化体验、审美鉴赏、精神熏陶的渠道和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文化基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0月1日 总第3279期 第一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