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站>档案新闻>业界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档案工作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17-08-09 来源:档案局 字体:【大】【中】 【小】

   “我今天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档案馆,想到我们的先辈先人,想到他们开创和建设内蒙古档案事业的丰功伟绩,想到他们的很多历史性的珍贵档案资料都存于这里,包括我父亲生前的很多遗物都存于此处,就油然产生一种崇敬感。他们人走了,足迹依然留在这里。来到此处,我怎能不满怀崇敬之情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原顾问委员会主任王铎的长子王纪新对自治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激动地说。

    今年7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召开了王铎同志档案捐赠座谈会,王纪新夫妇把父亲母亲在内蒙古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珍贵历史档案捐赠给自治区档案馆,简朴却有意义的仪式吸引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而这只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档案馆70年来日常工作的沧海一粟。

    光阴荏苒,千帆竞渡。70年一路走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扎根草原、心系兰台,共同推动内蒙古地区档案事业创新发展,走向辉煌。

    正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长张琛寄语:“档案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做出我们档案人的一份贡献!”

夯基垒台,档案馆舍建设“更上一层楼” 

    2016年8月23日,对锡林郭勒盟档案馆的全体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欣喜和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喜迁新馆。一座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内设“九室一厅两中心”、安装电子监控和自动灭火报警系统等设备的现代化馆库大楼——锡林郭勒盟档案馆新馆建成,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舍建设的又一成果呱呱落地。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标志着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1949年9月19日,以董其武为首的国民党绥远省军政人员和各族各界代表在包头举行和平起义,内蒙古西部地区实现和平解放,旧政权的档案避免了战争的损害,被顺利交接到人民手中。内蒙古自治区的档案工作由此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1959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转《关于成立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事业机构的意见》,自治区档案馆就此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内蒙古党委机关院内。成立初期,自治区档案馆条件艰苦,因为没有库房,档案存放在党委机关主楼的地下室里,面积仅有346平方米,阴暗潮湿。自治区档案馆的退休老干部们回忆,当时条件十分简陋,办公场所拥挤,后来争取到主楼前的小平房做库房,面积也十分狭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内蒙古档案人本着“贯彻因陋就简,勤俭办档案事业”的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1962年,自治区81个旗、县、区全部建立了档案馆。

    1967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作为纪念自治区成立20周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自治区档案馆库房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大楼总投资40余万元,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结束了自治区档案馆没有永久保管档案库房的历史,也标志着内蒙古档案馆舍建设翻开了扉页。从此以后,一幢幢盟、市、旗、县档案馆拔地而起,自治区档案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

    70年后的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综合档案馆舍建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中央已为内蒙古自治区51个旗县级综合档案馆下拨资金达2.7亿多元,40个已完工或正在建设,11个正在做开工准备,4个盟市建成符合规范标准的档案馆,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档案馆舍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投入地方配套资金累计达1.6亿多元,为自治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支持专项经费2770万元,为45个旗县下达档案馆库设备购置费3600万元。目前,自治区共建成综合档案馆115个、专业档案馆11个、企业档案馆7个。

    截至目前,兼具民族特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新概念、多功能、现代化国家综合档案馆——呼和浩特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已经完成设计,开始施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舍建设又将迎来新的飞跃。

积厚流光,档案馆藏发展“润物细无声” 

    激光扫描、数字拼图、信息录入、数据归库……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馆信息技术处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对一沓沓蒙文古籍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蒙文档案馆藏建设的新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文物档案大省(区)之一,特别是蒙古文档案,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自治区各级档案馆把馆藏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头等重要任务,纳入了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加大了接收征集力度,扩大了接收范围,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自治区各级档案馆馆藏在发展变化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馆藏总量增长步伐不断加快。以自治区档案馆为例,建馆初期的馆藏档案仅有6万多卷,现在已达79万卷(件、册),年均增长近2万卷(件、册)。到“十二五”末,全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达1960万余卷(件、册),比“十一五”时期增长了46%。

    馆藏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改革开放以前,自治区各级档案馆馆藏主要以文书档案为主;1978年以后,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等各种门类档案逐渐丰富起来,名人档案、口述档案、诉讼档案、审计档案、税务档案、职工档案、人口普查档案、电子档案、民生档案等档案类型呈现“井喷式”增长,初步打破了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

    收集范围持续扩大。自治区档案局馆收集整理部的同志表示,近年来,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和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接收办法(试行)》,加大了接收征集工作力度,特别是向民生档案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门类延伸。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档案馆从民政婚姻登记数据库接收了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和电子目录,是全区首例以电子形式接收的民生档案。

    民族特色档案馆藏更加丰富。1984年,自治区档案馆专门设立了蒙古文档案部,保存有蒙文档案的各个盟市、旗县档案馆也陆续增加了蒙文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从而使蒙文档案馆藏资源建设走上快车道。目前,全区馆藏蒙文档案46.6万余卷,记录了蒙古民族的珍贵历史。

为民服务,档案开发利用“飞入百姓家” 

    “档案管理,历史见证,热情服务,为民解忧”,悬挂在自治区档案局馆接待室墙上的一面锦旗引人注目,这是原内蒙古化学矿山建设公司职工彭炳寒的家属赠送的。彭老已经去世,原单位早已撤改,子女在办理房产继承过户时遇到麻烦,有关部门表示“无证明材料,不予办理”。无奈之下,彭老家属求助档案馆。保管利用部的同志凭借极少的信息线索,排查了大量人事档案,终于从浩如烟海的馆藏中找到了彭老的干部履历表,为其家人办理房产过户提供了有力证明。该案例是全区各级档案馆开放利用、为民服务工作中发生的一件平常小事。

    早在1958年以前,内蒙古地区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就普遍开展起来;1958年,全区各机关档案室提供利用档案达43万多卷次;1959年,各级档案馆建立,积极开展档案开放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959年至1963年,自治区档案馆提供开放利用档案达800多人次、11000多卷次;1989年,全区旗县以上档案馆共接待群众47466人次,提供利用档案215339卷、资料37226册,至2000年,这一组数字达到了292991人次、405810卷、95023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综合档案馆进一步加大为民服务力度,接待群众76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223万卷(件、册),利用馆藏编研出版的档案史料达791种。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婚姻、工龄、招工、土地、房产、社保、医保等方面的档案,为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公众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取消档案查阅收费,延长查阅时间,提供节假日预约查询服务;对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集中力量加班加点完成数字化;适应不同社会群体查阅需求,建立专题目录方便查询;为远程查档群众提供函电代查代复和网上查询服务,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问题。在充分发挥档案的公共服务作用上成效明显,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

以人为本,档案人才队伍“花开满园香” 

    2016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来了一批新学员,他们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档案系统的干部。把档案干部集中送到国内一流高校进行业务学习培训,是自治区档案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举措。

    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事业的重要支撑。早在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机关就先后举办4期档案干部训练班,培养了400余名档案干部。1960年,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开办短期培训班,对档案干部进行系统培训。1981年10月,自治区档案局委托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开设了档案专修班,从此结束了自治区无档案高等教育的历史。1982年,自治区档案业务干部职称评定试点工作启动,至1983年底,全区共评出档案专业高级职称人员5名,中级职称人员102名。此后,通过在职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岗位培训、专题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专修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研修班等方式,自治区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档案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近年来,自治区逐步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档案系统全面落实参照公务员管理政策,极大地稳定了档案干部队伍,通过公务员考录、遴选,一批高素质的新生力量充实了进来。自治区档案系列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进行了修订完善,档案专家库建设工程也开始启动。“十二五”时期,全区共举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各种档案专题培训班86个,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档案部门人员素质显著提高。当前,自治区各级档案部门拥有专兼职档案员13893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55%,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青年人才。

档案法治宣传“风好正扬帆” 

    2017年6月9日,包头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乌兰小学,围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这一主题,为小学生们举办了档案专题知识讲座,并请学生们写下对未来的寄语,装进信封。档案馆将长期保管这些“寄语”,20年后再邀请他们开启信封,看看有多少人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如此生动活泼的“档案进校园”活动,是自治区档案法治宣传工作长期以来持续深入的一个缩影。

    1987年9月1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仅6天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就联合党委宣传部、区人大常委会、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召开了学习宣传《档案法》的大型座谈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等地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紧随其后,掀起了全区档案法治宣传的热潮。1988年1月1日,《档案法》正式施行后,自治区档案局立即会同司法厅,开始对内蒙古12个盟市、26个旗县、32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档案部门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档案馆的业务建设得到加强。

    新世纪新阶段,自治区档案法治宣传工作又上新台阶。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全面落实,完成了档案工作行政权力清单的编制工作,自治区级、盟市级权责清单已经公布;档案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党委先后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关于加强旗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自治区政府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为核心,符合自治区档案工作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档案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加大了《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利用《档案法》《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颁布纪念日及国际档案日等时机,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合作,通过广场活动、社区宣传、举办主题展览、进企业进部队进校园等多种方式,拓展档案宣传活动,社会档案意识明显提高。

    岁月如梭,百舸争流。70年沐雨栉风里,70载硕果挂枝头。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全体草原兰台人策马扬鞭,信心满怀,从此踏上新的征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8月7日 3102期 第一版

分享到:

相关链接